1 |
廉世勋,李承志,吴振国,张华京,毛向辉;xSrO·yAl_2O_3◇Eu的光致发光[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年01期 |
2 |
邓再辉;SrO·xAl_2O_3:Eu体系的合成与光谱性质[J];光谱实验室;2000年02期 |
3 |
张永光;瞿衡;;直接法测氧化铝粉体自溶液中吸附氟离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
4 |
赵雅青;杨雪慧;董炎明;;可溶性“环糊精接枝壳聚糖”的合成及其对芳香化合物的吸附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
5 |
余丽萍;何宗健;熊友发;肖伟;;化学改性后的谷壳对金属镉离子的吸附研究[J];江西科学;2010年06期 |
6 |
戴玉杰,张秀利,张建民,尹懿敏,顾业强;钐、铕的氟哌酸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7 |
薛峰,苏锵;关于磷光体NaMVo_4:Eu~(3+)的光谱性质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
8 |
池利生,苏锵;YV_(1-x)B_xO_(4-x):Eu~(3+)(或Dy~(3+),Bi~(3+))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的研究[J];稀土;1993年04期 |
9 |
劳雁妮;杨仕平;;间苯二甲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英文)[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10 |
范明娥,卢百铿;氟离子对HDEHP分离Am、Eu的影响[J];原子能科学技术;1985年04期 |
11 |
范元发,蒋法顺,赵燕菊;TBP萃取色层法分离超钚元素的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1987年04期 |
12 |
谭应龙;张振民;;石油亚砜—P_(507)—煤油体系协同萃取稀土Sm、Eu、Gd机理的研究[J];广州化工;1992年02期 |
13 |
孟宪厚;质谱同位素稀释法测定粉煤灰中痕量Eu[J];分析测试学报;1989年06期 |
14 |
杜安道
,潘素京
,施玉全;UF_6中稀土元素的中子活化分析[J];原子能科学技术;1984年01期 |
15 |
关景素,姬俊英,徐爱民,石有卿,高炳华;阳离子交换分离-水平式ICP-AES法测定Zr-Nb合金中微量Gd,Sm,Dy,Eu[J];原子能科学技术;1986年02期 |
16 |
陈耀中,谈炳美,林漳基;高放废液中微量Am的放化分析[J];原子能科学技术;1992年03期 |
17 |
甄开吉,毕颖丽,曹亚安,胥勃,陈维哲;CO在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上的吸附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1986年01期 |
18 |
康维钧,刘满英,李兴发,杨辉;染着棉交换纤维对水中镉的吸附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1993年01期 |
19 |
何猛雄;李承琳;李改仙;;茶叶渣对Cu(Ⅱ)的吸附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20 |
蔡爱军;马子川;刘敬泽;;蛋白质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