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国语》中的“曰”字与“云”字分析

郭万青  
【摘要】:正"曰"字和"云"字都有"说"的意义,现代语法理念上都看作动词。但"曰"字是言语类标志性动词,表示言语行为发生的标志,起提示作用。其句法位置相当固定,因语境的不同在用法上有一定变化。"云"字和"曰"字在用法上是不一样的。《国语》中"曰"和"云"的用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数量上也相差很大。本文拟就《国语》中"曰"、"云"二字进行分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袁雯;;评课:由独白走向对话[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2 小雨;;must和have to[J];中学英语园地(八、九年级适用);2011年Z2期
3 康燕;;汉语“无论p,q”句的语用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4 孔繁英;;由“谁的儿子”谈称谓视点对语用效果的影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5 李光赫;张北林;;「ようだ」「らしい」的日汉对比(2) 「らしい」的语义特征[J];日语知识;2011年07期
6 吴玉玲;;仿拟话语表征的功能话语语法解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彭颖;;对立中的和谐——简析邓恩的《宣布成圣》和《日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8 陶英;;山西朔州方言中“往死A哩”结构探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9 张兴;周浩;;日语终助词“ね”的交互主观化[J];外语研究;2011年04期
10 李莹;;英语反语理论形态论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11 苏小明;;试从ムード角度比较「た」与“了”[J];华章;2011年13期
12 李宇凤;;回声性反问标记“谁说”和“难道”[J];汉语学习;2011年04期
13 王娟;;隐喻理解的心理语言学分析[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05期
14 窦晶;;浅析英语文学和影视作品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J];教育探索;2011年07期
15 白杨;;英语中话语标记的认知语用分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6 辛斌;;间接引语指示中心的统一和分离:认知符号学的视角[J];外语研究;2011年03期
17 孙满林;;英语中五个情态动词的推测性用法[J];青苹果;2002年Z1期
18 孔繁英;孙瑞梅;;以听话者为称谓视点的自称[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19 郭娟;;汉语中肯定性反问应答衔接语与简单应答词的比较[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0 李孟欣;;浅析话语标记语「まあ」[J];考试周刊;2011年4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万青;;《国语》中的“曰”字与“云”字分析[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2 曹铁根;;称呼与得体[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3 张燕京;;论达米特意义理论的基本原则[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4 周国炎;;布依语人称代词中几种特殊的称代方式[A];布依学研究——贵州省布依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
5 许娜;;电视访谈类节目中回声陈述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黎建宁;王仁华;;矢量量化在说话人识别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语言识别学术报告与展示会论文集[C];1990年
7 史家波;张志珺;姚志剑;陈宁;郝贵峰;罗欣;李惠国;;声音认知能力神经基础的功能核磁共振研究[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神经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佘晨光;;同传中的简洁原则与同传质量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曙光;;“话语”、“道理”与“秩序”[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10 钟宇驰;;关于得体性原则的再思考——与孟华先生商榷[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青杰;现代汉语传信范畴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2 钱琴;指涉理论与俄语中的指涉现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孟艳华;事件建构与现代汉语结果宾语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4 张征;《红楼梦》人物换称的语用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剑影;现代汉语能性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吴剑锋;言语行为与现代汉语句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林正军;英语感知动词多义性的认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明辉;认知类动词及相关句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崔国鑫;语用视野下的会话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林奕琳;基于语音信号的情感识别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玲;会话中连贯的协调[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杨玉琢;言语交际中的预设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3 蒋琳珍;从认知角度探讨对话中的隐喻翻译[D];浙江大学;2006年
4 刘影;半截话的产生机制及语用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徐艳;英语谚语使用中的言语行为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6 姜喆;俄语交际的言语策略与技巧[D];吉林大学;2004年
7 伏学燕;论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对日语授受表现的习得[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徐晓菁;现代汉语可能情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毛薇;男女说话者实施具体言语行为的差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陈俊伊;“是的”的语用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颖;开口说“话”[N];吉林日报;2006年
2 ;用实力说话者胜[N];科技日报;2001年
3 记者 崔霞 通讯员 杨云彪;深圳研究改进人大代表选举[N];深圳商报;2003年
4 ;环球网联盟起草语音浏览器新标准[N];人民邮电;2005年
5 胡慧平;将员工的“真话”掏出来[N];医药经济报;2005年
6 L&H公司高级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 胡国辉博士;以机器人性化取代人类机械化[N];通信产业报;2000年
7 卫斌 于文涛;测谎软件能辨出“网聊”谎言吗?[N];科技日报;2007年
8 申文;从口头语中了解人[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9 美国《生活科学》张贵余 译; 无线装置读懂大脑语言[N];北京科技报;2009年
10 陈国东;“馒头论”与“头痛医脚”[N];医药经济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