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γ暴、黑洞耀发和宇宙线的起源
【摘要】:正 从实验室到宇宙大尺度中物理规律的统一性,是实现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基础。最近,我们发现在室女座星系团中央环绕M87喷流存在万光年尺度的X射线三环结构,和超新星SN1987A周围光年大小的三环结构很类似,但尺度大得多,可能源于两个超大质量黑洞并合前后的能量释放和激波产生。正如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在报导这一发现时所
|
|
|
|
1 |
王新,汪景琇;宇宙线天体物理研究进展[J];物理学进展;2004年03期 |
2 |
马欣华,周勋秀,吴枚,朱清棋;来自γ暴的甚高能γ射线(英文)[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3年11期 |
3 |
谭有恒;地面γ天文和宇宙线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01年08期 |
4 |
张文裕;;人造卫星为宇宙线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道路[J];科学通报;1957年21期 |
5 |
尤峻汉,周大庄,叶忠国,李宗伟;初级宇宙线电子是否是致密星坍缩中“挤压”产生的?[J];科学通报;1991年22期 |
6 |
孟宪茹;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深化改革、扩大合作 开创羊八井宇宙线研究的新局面[J];西藏科技;2000年02期 |
7 |
刘珺,贾焕玉,黄庆;基于小波变换的10TeV宇宙线气压效应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8 |
陆埮;中国天文学会学术会议(序号13):宇宙线与高能天体物理学术讨论会(1984年11月,重庆)[J];天文学进展;1985年01期 |
9 |
霍安祥,张春生;甚高能宇宙线与太阳活动[J];自然杂志;1995年05期 |
10 |
张春生;中日宇宙线观测研究成果举世瞩目[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8年04期 |
11 |
;自然信息[J];自然杂志;1982年08期 |
12 |
马宇倩,况浩怀,白新华;宇宙线天体物理中的几个重要问题[J];物理学进展;1998年04期 |
13 |
谭有恒;世界上最大的高海拔实验基地——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年06期 |
14 |
翟迪生;晚型恒星中的类太阳活动(Ⅲ):恒星的耀发及其物理模型[J];天文学进展;1992年02期 |
15 |
于敏;杭恒荣;;宇宙线通过正比管径迹长度的模拟计算[J];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98年03期 |
16 |
黄永锋,陆埮;宇宙γ射线暴[J];现代物理知识;2001年06期 |
17 |
张垒;白仲瑞;王超;叶中付;;基于一种图像恢复技术的光谱CCD图像宇宙线剔除算法(英文)[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
18 |
毕效军;秦波;;暗物质及暗物质粒子探测[J];物理;2011年01期 |
19 |
刘珺;周德文;;小波分析在宇宙线随时间变化中的应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20 |
李光炬;乳胶室在宇宙线研究中的应用[J];大自然探索;198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