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线的学科联系与羊八井平台
【摘要】:从宇宙进化和宇宙线生成的角度,可以清楚地看到宇宙线所具有的宇观、微观和环境属性及其与众多学科的内在联系。从宇宙线在太阳和地球圈的遭遇和传播过程,可以了解它与太阳活动变化,因而与地球空间环境相伴相随的关系。从宇宙线基础和应用研究的需要及羊八井的具体条件出发,可对以羊八井为平台的多学科交叉研究作一初步构想。
|
|
|
|
1 |
孟宪茹;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深化改革、扩大合作 开创羊八井宇宙线研究的新局面[J];西藏科技;2000年02期 |
2 |
贾焕玉;;西藏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取得重要发现——观察到一个10万亿电子伏特伽玛射线源[J];学术动态报道;1997年03期 |
3 |
谭有恒;地面γ天文和宇宙线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01年08期 |
4 |
谭有恒;无限风光在险峰──为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建成五周年而作[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1995年03期 |
5 |
孟宪茹,拉巴次仁,扎西桑珠,单增罗布,丁晓红,袁爱芳;利用羊八井宇宙线EAS阵列寻找10Tev能区的γ暴[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3年01期 |
6 |
张春生;中日宇宙线观测研究成果举世瞩目[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8年04期 |
7 |
谭有恒;世界上最大的高海拔实验基地——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年06期 |
8 |
刘珺,贾焕玉,黄庆;基于小波变换的10TeV宇宙线气压效应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9 |
霍安祥,张春生;甚高能宇宙线与太阳活动[J];自然杂志;1995年05期 |
10 |
谭有恒;我国4300 m高度上的高能宇宙线研究[J];天文学进展;2003年04期 |
11 |
焦善庆;;羊八井国际“超高能γ天文”研究进展[J];大自然探索;1990年04期 |
12 |
曹臻;;“西藏羊八井宇宙线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正式挂牌[J];现代物理知识;2009年06期 |
13 |
刘珺;周德文;;小波分析在宇宙线随时间变化中的应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14 |
张文裕;;人造卫星为宇宙线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道路[J];科学通报;1957年21期 |
15 |
尤峻汉,周大庄,叶忠国,李宗伟;初级宇宙线电子是否是致密星坍缩中“挤压”产生的?[J];科学通报;1991年22期 |
16 |
陆埮;中国天文学会学术会议(序号13):宇宙线与高能天体物理学术讨论会(1984年11月,重庆)[J];天文学进展;1985年01期 |
17 |
刘珺;周德文;;基于小波变换的1~10TeV宇宙线气象效应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年01期 |
18 |
;自然信息[J];自然杂志;1982年08期 |
19 |
霍安祥,况浩怀;太阳大耀斑期间甚高能粒子流强增加的一种机制[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6年12期 |
20 |
单增罗布;鲁义勇;;宇宙线与地球气候变化相关性研究进展[J];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