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侯士敏,张兆祥,刘惟敏,张耿民,罗骥,赵兴钰,彭练矛,吴锦雷,薛增泉,顾镇南;利用场发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具有原子分辨的单壁碳纳米管的场发射[J];中国科学A辑;2002年10期 |
2 |
欧阳雨,方炎;单壁碳纳米管RBM的拉曼光谱研究[J];光散射学报;2003年04期 |
3 |
陆地,颜晓红,丁建文,邓宇翔,唐娜斯;单壁碳纳米管的电子结构及卷曲效应[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
4 |
黄秋萍;殷豪;童国平;;卷曲和管径对单壁碳纳米管π轨道取向的影响[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6年04期 |
5 |
徐中辉;邱复生;牛海波;陈信伟;黄新刚;;单壁碳纳米管的提纯及拉曼光谱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6 |
刘华;刘佐才;刘吉平;;单壁碳纳米管的稳定性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6年03期 |
7 |
黄秋萍;童国平;殷豪;;单壁碳纳米管杂化轨道计算[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7年01期 |
8 |
薛增泉,刘惟敏,侯士敏,吴全德,施祖进,顾镇南;直立在金膜表面的单壁碳纳米管的研究[J];物理;2000年01期 |
9 |
张兆祥,张耿民,侯士敏,张浩,顾镇南,刘惟敏,赵兴钰,薛增泉;利用场发射显微镜研究O_2对单壁碳纳米管场发射的影响[J];物理学报;2003年05期 |
10 |
杨传路;;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单壁碳纳米管和聚合物相互作用[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11 |
吴雪,李允中,高立模,陈海建,王玉芳,张天浩,蓝国祥,王磊光;碳纳米管的STM观测[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12 |
彭永进;张慧鹏;金庆华;王玉芳;李宝会;丁大同;;单壁手性碳纳米管Γ点E_1和E_2振动模式[J];物理学报;2006年06期 |
13 |
孔乐;唐世彪;李承祥;王卫;朱大鸣;阴泽杰;;单壁碳纳米管晶格振动模及红外吸收光谱的研究[J];光学技术;2006年04期 |
14 |
张兆祥,侯士敏,刘惟敏,赵兴钰,薛增泉,施祖进,顾镇南;利用场发射显微镜研究单壁碳纳米管的场发射特性[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01年06期 |
15 |
金新喜,张兆祥,张耿民,侯士敏,赵兴钰,刘惟敏,薛增泉,顾镇南;用FEM/FIM研究单壁碳纳米管束[J];真空科学与技术;2003年01期 |
16 |
童国平;;单壁碳纳米管中π轨道倾角对杂化轨道的影响[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17 |
杨杰;董全力;江兆潭;张杰;;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对碳纳米管电子能带结构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1年07期 |
18 |
罗成林;蔡琳晖;何向东;;一种可能的单壁碳纳米管成核机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19 |
张娟;陈阿青;邵庆益;;硼/磷掺杂单壁碳纳米管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20 |
吴旭峰;凌一鸣;;单壁碳纳米管生成条件下电弧等离子体光谱分析[J];电子器件;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