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块非晶合金Zr-Cu-Ni-Al“强”-“超强”转变的动力学行为
【摘要】:采用铜模铸造法制备了Zr_(80-x)Cu_zNi_(10)Al_(10)(x=16,18,20)(%(原子分数))大块非晶合金,用X射线衍射仪(XRD)、三点压弯式粘度仪及小角X射线散射仪(SAXS)对样品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利用三点压弯式粘度仪,测定了大块非晶合金Zr_(80-x)Cu_zNi_(10)Al_(10)(x=16,18,20)(%(原子分数))在过冷液相区的粘度,得到了样品的动力学脆性系数m,其在高温时分别为24.5、25.5、25.7,而在低温时分别为13.4、10.0和8.7。即在过冷液相区的高温部分样品属于"强"液体,而在玻璃转变点附近则属于"超强"液体。这意味着在过冷液相区样品的动力学行为经历了"强"到"超强"的转变,并且这种转变随着Cu元素的增加越来越明显。我们通过SAXS实验初步证实了这种转变和过冷液相区的相分离有关。
|
|
|
|
1 |
张士宏;才胜;程明;;大块非晶合金塑性变形本构模型的研究进展[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
2 |
沈军;孙剑飞;王刚;黄永江;周彼德;;大块非晶合金过冷液相区的超塑性流变行为[J];材料导报;2004年07期 |
3 |
李喜峰,杨元政,赵德强,唐德文,谢致薇,匡同春,白晓军;Zr_(57)Nb_5Cu_(15.4)Ni_(12.6)Al_(10)大块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及显微硬度[J];热加工工艺;2003年02期 |
4 |
袁子洲;王英君;佟亚东;;大块非晶合金的超塑性研究进展[J];锻压技术;2007年02期 |
5 |
司鹏,程饶雄,李细,江王健,张荻;大块非晶合金形成的控制因素与制备技术[J];材料工程;1998年11期 |
6 |
唐娜;王新云;汤莹莹;郑志镇;李建军;;Zr基大块非晶合金在过冷液相区内的本构关系的研究[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0年03期 |
7 |
李宝贵;陈刚;张伟;;镁基大块非晶合金在深过冷液相区的塑性变形[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6年05期 |
8 |
肖华星;;大块非晶合金的性能特点与应用[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
9 |
张志豪,刘新华,谢建新;Zr基非晶合金精密直齿轮超塑性成形试验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
10 |
汪卫华;董闯;石灿鸿;;大块非晶合金[J];科学观察;2007年05期 |
11 |
肖华星;;大块非晶合金的发展历程[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
12 |
程明;张士宏;;大块非晶合金在过冷液相区微塑性成形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01期 |
13 |
谢建新,周成,张志豪;非晶合金精细零部件的超塑性成形技术[J];材料导报;2003年02期 |
14 |
孙兵兵;王艳波;文军;杨海;隋曼龄;;电镜样品制备方法对非晶合金结构的影响[J];电子显微学报;2006年S1期 |
15 |
汪卫华;;非晶合金塑性研究的新进展[J];自然杂志;2006年06期 |
16 |
彭浩;汤彬;李双寿;黄天佑;;大块非晶合金形成能力的研究与进展[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7年S1期 |
17 |
汪卫华,王文魁,白海洋;新型Zr-Ti-Cu-Ni-Be-C大块非晶合金的形成[J];中国科学A辑;1998年05期 |
18 |
饶雄,李细江,司鹏程,汪卫华;具有极大玻璃形成能力的多元大块非晶合金的研究进展[J];材料工程;1999年09期 |
19 |
富莉;铁磁性大块非晶合金的最新动向[J];材料导报;1999年04期 |
20 |
王晓东,齐民;缓冷大块非晶合金的发展现状及其形成能力的考虑[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