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微电子机械系统中多孔硅的研究
【摘要】:针对多孔硅在MEMS中作为牺牲层和绝热层的应用,主要研究了电化学腐蚀法制备多孔硅的实验条件与多孔硅深度及其孔隙率间的关系,实验发现电化学腐蚀法制备多孔硅的腐蚀速率在腐蚀前期阶段基本是一定值(电流密度为80mA/cm2时为1.3μm/min,电流密度为40 mA/cm2时为0.4μm/min),但到腐蚀后期阶段随着孔深的增加有所下降。同时发现对于不同的腐蚀电流密度,多孔硅的孔隙率都有随腐蚀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用Beale模型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一现象。最后,针对多孔硅在制备后易发生龟裂的现象,用拉曼光谱分析了多孔硅的内部应力情况,结果表明随多孔硅孔隙率的上升其内部残余应力有增加的趋势。
|
|
|
|
1 |
李宏建,欧谷平,彭景翠,黄生祥,向建南;多孔硅基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0年04期 |
2 |
涂楚辙,司地克·买合苏提,李新凯,王齐春,马新来,吾买尔·阿不力孜;掺La(OH)_3多孔硅的感湿特性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3 |
李旦振,刘平,付贤智;二氧化钛/多孔硅/硅异质结的表面光电压谱[J];材料研究学报;2000年05期 |
4 |
杜松涛,熊贵光;复合金属纳米颗粒多孔硅的光学非线性特性[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年05期 |
5 |
潘丽坤;李海波;孙卓;孙长庆;;制备温度对多孔硅光学特性的影响(英文)[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9年02期 |
6 |
窦雁巍;胡明;崔梦;宗杨;;多孔硅表面氧化钒热敏电阻薄膜的阻温特性[J];材料研究学报;2006年05期 |
7 |
于磊;李怀祥;于凯;;光电化学刻蚀n型多孔硅过程中的介质增强荧光效应[J];纳米科技;2010年02期 |
8 |
富笑男;赵先林;宋友林;李新建;;利用硅模板制备硅基纳米体系的研究进展[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9 |
汪婷;黎学明;李武林;文军;;近规整多孔硅电化学制备与表征[J];功能材料;2011年05期 |
10 |
林揆训;林璇英;;跨世纪的纳米硅基发光材料[J];物理通报;1997年08期 |
11 |
黎学明;胡欣;黄辉;郁卫飞;聂福德;;多孔硅/高氯酸钠复合材料合成与爆炸特性研究[J];含能材料;2008年06期 |
12 |
;美国科学家制造出世界第一个纳米阀门[J];广西科学;2005年03期 |
13 |
;磁性材料、超导材料和器件[J];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2005年04期 |
14 |
;美科学家制造出世界第一个纳米阀门[J];化工学报;2005年08期 |
15 |
潘洪哲;徐明;;纳米硅的光致发光机制[J];材料导报;2006年S1期 |
16 |
徐长远,王永生,黄最明,赵辉;发光材料研究进展[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1997年01期 |
17 |
杨玮;吕小毅;吴荣;郑毓峰;孙言飞;简基康;;多孔硅衬底上无催化剂制备GaN纳米线[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18 |
包晓清;钱敏;王连卫;朱自强;;基于p型多孔硅的一维光子晶体的微结构分析[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6年01期 |
19 |
杨海波;胡明;梁继然;张绪瑞;刘志刚;;氧化钒/多孔硅/硅结构的微观形貌、纳米力学及温敏特性[J];物理化学学报;2008年06期 |
20 |
富笑男;符建华;罗艳伟;李坤;程莉娜;李新建;;硅纳米孔柱阵列的场致电子发射[J];功能材料;2009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