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杨石强林萍华董寅生陈振华  
【摘要】:研究了Mn部分替代TbFe11.3Nb0.7中的Fe对化合物结构和磁性的影响。利用真空电弧熔炼和真空热处理制备了Tb(Fe1-xMnx)11.3Nb0.7(x=0.05,0.10,0.15,0.20)化合物样品。粉末样品的X射线衍射和热磁曲线测量表明:用Mn部分取代TbFe11.3Nb0.7中的Fe仍保持ThMn12型结构,且具有较好的单相性。晶格常数a和单胞体积V随Mn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但晶格常数c的增大比较平缓。所有这些化合物中都存在自发磁化现象,且其居里温度均300 K。随着Mn含量的增加,化合物在4.4 K温度下的饱和磁化强度逐渐减小,平均每个Mn原子替代引起的饱和磁矩的降低约为3.4μB,过渡金属次晶格磁矩随Mn含量的增加也单调减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源;刘冠昆;杨绮琴;;Dy(Ⅲ)在氟化物熔体中的电化学行为[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2期
2 徐东,汪德宁,刘国庆,林栋梁;Fe-40Al合金与Al_2O_3陶瓷的界面润湿现象[J];复合材料学报;1995年03期
3 ;独联体国家的金属间化合物超导体[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96年01期
4 王志伟,施雨湘,杨圣品;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新进展[J];材料保护;2002年05期
5 刘璠;何柏林;;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发展现状与趋势[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年01期
6 何柏林;熊光耀;缪燕平;;金属间化合物/Al_2O_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粉末冶金工业;2008年03期
7 刘艳梅;修子扬;武高辉;姜龙涛;芶华松;姜国庆;;Ti-Al-C系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演变(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年07期
8 李杰;张瑜;范君伟;严彪;;金属间化合物电学性能的研究进展[J];上海有色金属;2011年02期
9 屈翠芬;钛铝系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与发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91年06期
10 杨冠军,张太贤,邓炬,魏海荣;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发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92年04期
11 P.E.沙林;津人;;航空航天用高温合金发展途径[J];航空材料学报;1993年02期
12 傅恒志;未来航空发动机材料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向[J];航空材料学报;1998年04期
13 张佼,夏振海,刘海龙,尹恰民;Ni-Al系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层状复合材料的扩散制备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14 刘绍军,曲选辉,范景莲,李益民,黄伯云;Mo-Si系机械合金化的研究[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年01期
15 沈建兴,李爱景;二步法制备Si_3N_4/MoSi_2复合材料的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00年08期
16 刘晓,曹晶晶,云志,汪斌;金属间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1.燃烧合成技术[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7 朱祖昌;新型金属间化合物MgB_2超导材料[J];金属功能材料;2005年05期
18 刘志高;杨建;丘泰;;纳米Cu-Sn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及形成机理[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0年02期
19 龙坚战;;陶瓷基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硬质合金;2011年01期
20 张天玉,王小娥;现代高温钛合金[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8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石强;林萍华;董寅生;陈振华;;金属间化合物Tb(Fe_(1-x)Mn_x)_(11.3)Nb_(0.7)的结构和磁性[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04年
2 李星国;胡镇华;崔崑;;金属间化合物的非晶态微粉的新型制作方法[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3 马培燕;傅正义;;微叠层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A];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第十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郭建亭;;长程有序金属间化合物NiAl合金的研究现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姚可夫;孟令通;;脉冲电流对TiAl金属间化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陈玉勇;肖树龙;李宝辉;司玉锋;;铸造钛合金及钛铝系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A];2004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04年
7 吴建鹏;曹丽云;黄剑锋;贺海燕;;金属间化合物MoSi_2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9)[C];2007年
8 吴志立;陈涛;曹保胜;高珺;雷明凯;;Fe/Ti纳米多层薄膜的热稳定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吴志立;陈涛;曹保胜;高珺;雷明凯;;Fe/Ti纳米多层薄膜的热稳定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韦建军;唐永建;王朝阳;吴卫东;雷海乐;;纳米金属间化合物CuAl_2的制备及其热稳定性研究[A];纳米材料与技术应用进展——第四届全国纳米材料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士昱;Nb/Nb_5Si_3复合材料基础研究[D];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2002年
2 刘江;搅拌反应合成Al-Fe金属间化合物强化铝基复合材料[D];重庆大学;2003年
3 韩靖;表面自纳米化不锈钢与钛合金扩散连接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陈涛;Fe/Ti纳米多层薄膜界面反应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孙耀宁;Ni_3Si基复合材料的激光原位合成与组织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7年
6 雷军鹏;镁、锡基金属间化合物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储能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韦建军;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金属与合金纳米微粒及其结构物性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杨爱民;K4169高温合金组织细化及性能优化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9 杨福宝;NiAl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机械合金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10 卢志超;铁基非晶及纳米晶合金的因瓦效应研究[D];东北大学;199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松涛;含轻稀土的Laves相化合物的结构和磁致伸缩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2 雷军鹏;锡基金属间化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储锂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吴薇;固液反应球磨制备Cu系及Mo系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李永梅;耐熔锌腐蚀材料价电子结构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5 唐红军;机械合金化合成纳米晶Fe-Al金属间化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6 崔健;SHS复合管制备工艺及界面微观结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7 张鹏;(Fe_xCo_(1-x))_(73.5)Cu_1M_3Si_(13.5)B_9(x=0.5,1;M=Nb,Mo)纳米晶合金的结构与高温磁性[D];天津大学;2007年
8 李晶;Si对Ti/Al固液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生长行为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徐静;多晶样品Sr_(1-x)Ca_xRuO_3和Fe_3O_4颗粒的Preisach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小晴;Ce-K-Fe-Mo-O双钙钛矿系列化合物制备与表征[D];河北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永忠;新材料产业的“幸福时光”[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2 彭新建;日开发出超强磁性制品形状记忆合金[N];中国冶金报;2006年
3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 师昌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1世纪初材料科学技术[N];科技日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邰举;今年:超导为何热在二硼化镁[N];科技日报;2001年
5 先越蓉;非晶态硅钢的组织变化[N];世界金属导报;2002年
6 ;我国合成出高质量新型超导体[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7 王西永;日本FDK研制出新型铁氧体材料[N];中国汽车报;2003年
8 杜才;高密度磁性材料有新发现[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