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用高温、原位STM比较研究Si_2H_6在Si(111)和St(113)表面的化学气相沉积

王祝盈  谢中  翦知渐  U.Koehler  V.Dorna  
【摘要】:本文介绍了运用高温、原位扫描电子显微镜(STM)对采用Si_2H_6作气派引起的Si在Si(111)和Si(113)表面上沉积生长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STM图象动态显示了Si(111)和Si(113)上Si膜层的微观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当Si_2H_6压强一定时,两种表面在温度大于500℃时均有较高的生长速率。但二者表面膜层的生长方式截然不同。对于Si(111)7×7表面,生长是从形成一个个表面吸附岛核开始的,然后各吸附岛以三角形的形状横向生长,STM图象显示,各三角形吸附岛上又有新的吸附岛,即岛上有岛,随着生长的进行,这些吸附岛不断扩大,最后连成一片。而在Si(113)3×2表面上,初始生长有两种模式,它们在各自的区域内完全互相独立地进行。本文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讨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捷;常靖华;王从曾;王芦燕;;化学气相沉积钨锭工艺研究[J];中国表面工程;2007年06期
2 陈二保;;钢中含碳量对化学气相沉积TiN涂层的影响[J];金属学报;1991年06期
3 栾新刚;刘巧沐;刘佳;成来飞;张立同;;化学气相沉积碳化锆涂层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年05期
4 韩同宝;;化学气相沉积设备与装置[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年03期
5 闻立时;气相沉积表面强化技术的新进展[J];材料保护;1987年01期
6 李惠琪;吕反修;杨让;钟国防;;大口径等离子炬与金刚石沉积工艺研究[J];表面技术;1993年05期
7 陈二保;;铁基基体CVDTiN表观活化能之间的关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8 汪飞琴;苏小平;霍承松;;CVD法制备ZnS反应气体流动状态模拟[J];稀有金属;2005年06期
9 陈国堂,吴裕生,齐志伟;连续CVD Nb_3Sn层生长的规律及特征的研究[J];矿冶工程;1989年03期
10 胡昌义,李靖华;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与材料制备[J];稀有金属;2001年05期
11 彭补之;化学气相沉积[J];材料保护;2003年04期
12 张昭林,易同斌,张隆平;SiC涂层的快速气相沉积[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3 龙剑平;汪灵;张湘辉;常嗣和;;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薄膜刀具膜/基附着性能研究现状[J];表面技术;2006年05期
14 卢翠英;成来飞;赵春年;张立同;徐永东;;温度对化学气相沉积碳化硅涂层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0年04期
15 马捷;蒙丽娟;魏建忠;王从曾;;化学气相沉积钨管开裂原因分析[J];中国表面工程;2011年01期
16 陈二保;郭万华;;沉积参数对CVD的TiN涂层性能影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4期
17 庞思勤;;CVD涂层硬质合金刀具的失效机理[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97年01期
18 罗小秋;温吉利;刘炯;孙启凤;;常压下MOCVD法制备Al_2O_3薄膜工艺的研究[J];中国表面工程;2007年03期
19 ;化学气相沉积TiN提高模具使用寿命的新途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87年S3期
20 陈二保;王豫;;基体中铁对化学气相沉积TiN的影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祝盈;谢中;翦知渐;U.Koehler;V.Dorna;;用高温、原位STM比较研究Si_2H_6在Si(111)和St(113)表面的化学气相沉积[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王豫;陈伟;;W18Cr4V高速钢基体化掌握了相沉积TiN工艺理论研究[A];安徽省机械工程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册暨安徽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论坛会议论文集(1963-2003)[C];2003年
3 朱大焕;王坤;王先平;陈俊凌;方前锋;;CVD钨涂层的残余热应力模拟与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豫;陈伟;;W18Cr4V高速钢基体化掌握了相沉积TiN工艺理论研究[A];安徽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论坛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际亮;孙学鹏;郦剑;沃银花;;铝表面改性SiO_X薄膜力学性能研究[A];第九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张宁;强颖怀;牛继南;;1Cr18Ni9Ti不锈钢C、N离子注入表面改性研究[A];第十五届华东地区热处理年会暨华东地区热处理年会三十周年纪念活动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黄志荣;程秀玲;孙启凤;;正交实验法在优化锰磷化工艺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任舜禹;邵奎祥;江显泓;;冷轧辊钢中TiC碳化物形态研究[A];第七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3年
9 黄志荣;程秀玲;孙启凤;;正交实验法在优化锰磷化工艺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任舜禹;王桂兰;;GH33A合金中η相析出行为的研究[A];第五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响明;硬质合金刀具TiN-TiCN-Al_2O_3-TiN多层复合涂层制备与组织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李国栋;C/C抗烧蚀TaC、TaC/SiC涂层的制备及其抗烧蚀机理[D];中南大学;2006年
3 于翠艳;镍纳米线阵列的生长动力学及磁性研究[D];燕山大学;2007年
4 刘秀玉;铁、不锈钢表面自组装膜的表征及其电化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Samir Hamid Awad Al-Rubyai;用Al_2O_3/Tin双联沉积工艺改善铝合金在重载条件下的摩擦性能[D];重庆大学;2005年
6 李洪波;基于AFM的刻线边缘粗糙度测量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艾延龄;含Ca、Si镁合金的显微组织及晶体学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8 郭文娟;铜、铁表面组装磷酸酯类缓蚀功能分子膜实验技术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毕凤琴;典型石油石化用低合金钢湿H_2S应力腐蚀行为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10 任莹晖;纳米结构硬质合金磨削理论和工艺实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磊;硬质合金高温化学气相沉积TiN涂层工艺及性能研究[D];西华大学;2011年
2 赵澎;酞菁化合物、黄连提取物对碳钢的缓蚀作用及其量子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3 任建军;铝阳极氧化膜的电化学行为与蚀孔生长机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2年
4 崔琳;针对生物环境的TiNi合金设计及表面改性[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5 方懿;Nd对压铸AZ91镁合金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6 王瑜;金属表面制备类金刚石膜的性能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05年
7 骆重阳;铁基大块非晶的制备[D];兰州理工大学;2005年
8 王凯;室温液相还原法制备非晶纳米镍基合金[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9 王明鹤;Tb基Gd基非晶合金热稳定性和介电性能[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曾艳祥;铜基镶嵌结构界面金刚石膜及其膜/基结合力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