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_(0.3)La_(2/3)Ti_(0.7)P_(0.3)O_(3.3)体系中Yb~(3+),Sm~(3+)掺杂的影响
【摘要】:采用高温固相反应的方法合成了Li_(0.3)La_(2/(3-x))M_xTi_(0.7)P_(0.3)O_(3.3)系统锂快离子导体。交流阻抗测量表明,随着Yb~(3+)掺杂量的增加体系的室温离子电导率从1.27×10~(-4)S/cm下降到2.26×10~(-5)S/cm,随着Sm~(3+)掺杂量的增加体系的室温离子电导率从1.27×10~(-4)S/cm下降到1.10×10~(-5)S/cm。从25℃到400℃温区里的平均活化能约为20kJ/mol,体系在250℃有相变发生。X射线粉末衍射显示Sm~(3+)掺杂对结构没什么影响,体系仍然具有钙钛矿型结构,主要相态为Li_(3x)La_(2/(3-x))TiO_3钙钛矿固溶体和LaPO_4,随着Sm~(3+)掺杂量的增加(x0.05),系统出现未反应的Sm_2O_3;Yb~(3+)的掺杂对结构的影响不同,系统仍然具有Li_(3x)La_(2/(3-x))TiO_3钙钛矿固溶体和LaPO_4。
|
|
|
|
1 |
李解;王正德;韩继铖;吴忠旺;李保卫;;水热合成La_(0.65)Ca_(0.18)Sr_(0.17)MnO_3及其磁热效应的研究[J];稀有金属;2006年04期 |
2 |
段枣树,闫爱宇,董永来,丛铀,程谟杰,杨维慎;Ba_(0.5)Sr_(0.5)Co_(0.8)Fe_(0.2)O_(3-δ)为阴极的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英文)[J];催化学报;2005年10期 |
3 |
赵芸;Nd_(0.9)Ca_(0.1)Ba_2Cu_3O_(7-δ) 超导体的结构[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
4 |
雒向东;韩立安;朱金山;;钙钛矿La_(0.7)Pb_(0.3)MnO_3的结构和磁性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
5 |
高伟,谢道华,邢晓东,田宏敏;NaF对BMT系陶瓷结构及介电性能的影响[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3年01期 |
6 |
廖润华;李月明;江向平;杜洁;李小红;;(1-4x)NBT-3xKBT-xBT系无铅压电陶瓷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S2期 |
7 |
刘宏,逯红霞,王矜奉,董火民,王继扬,于文涛;钙钛矿型铌锌酸铅陶瓷材料合成及其性能[J];电子元件与材料;1998年06期 |
8 |
任清褒,张裕恒;多晶钙钛矿锰氧化物中的巨磁电阻与磁场关系[J];低温物理学报;2001年02期 |
9 |
刘石明,邢长生,钱晓良;La_(0.8)Sr_(0.2)Co_(0.5)Fe_(0.5)O_3纳米粉料的制备与表征[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10 |
符春林;潘复生;蔡苇;邓小玲;;铁电材料的发展历史和现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11 |
倪维庆;俞建长;郑兴华;梁炳亮;;烧成工艺对CaCu_3Ti_4O_(12)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6年10期 |
12 |
罗俊;裘进浩;朱孔军;王会;季宏丽;;烧结温度对0.55Pb(Ni_(1/3)Nb_(2/3))O_3-0.45Pb(Zr_(0.3)Ti_(0.7))O_3压电陶瓷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0年07期 |
13 |
王洪涛;马桂林;郝凌云;;(La_(1-x)Yb_x)_2Mo_2O_9(x=0.06)陶瓷的制备及其电性能[J];材料导报;2009年16期 |
14 |
王岭;赵佳一;戴磊;王婧;李跃华;谢全安;;BaCe_(0.8-x)Nb_xGd_(0.2)O_(3-δ)(0≤x≤0.45)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10年04期 |
15 |
钱晓良,夏风,唐先敏,孙尧卿;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的制作[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5年12期 |
16 |
严纯华,黄云辉,王哲明,廖春生,徐光宪;巨磁电阻材料及其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1998年07期 |
17 |
苏超,戴明星,李学斌,王仁卉;Sr_2FeMoO_6庞磁电阻陶瓷材料的微结构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
18 |
仇立干;王茂元;;Ba_(1.05)Ce_(0.8)Ho_(0.2)O_(3-α)的导电性及其燃料电池性能[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9年09期 |
19 |
向军,李莉萍;钙钛矿氧化物KNb_(0.85)Ti_(0.15)O_(2.925)的离子导电性[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20 |
高文元,孙俊才;稀土复合掺杂钙钛矿型阴极材料制备工艺的研究[J];稀土;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