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_(18)Nd_(82)W(Mo)合金显微组织的研究
【摘要】:富Nd相在烧结NdFeB 稀土永磁体性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用Fe_(18)Nd_(82)二元合金来模拟实际烧结NdFeB 磁体中的富Nd相,并研究了添加W、Mo 合金元素对Fe_(18)Nd_(82)二元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和这些元素在合金中的分布。结果表明,Fe_(18)Nd_(82)二元合金组织为先共晶α-Nd相和α- Nd+ Nd_2Fe_(17)共晶组织组成。在合金中添加W,Mo 元素后,显微组织发生明显变化,先共晶α-Nd 相数量减少,共晶组织增多。微区成分分析表明,W,Mo 进入共晶体中的Nd_2Fe_(17)相中。实际NdFeB 磁体中W,Mo 合金元素对矫顽力的提高作用可归结为高温时新相W,Mo-Fe-B 的生成。
|
|
|
|
1 |
周守则,潘复生,丁培道,陈家应;钇对2024铝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J];中国稀土学报;1993年03期 |
2 |
黄旭日,李伯符,韩秀峰,金汉民,孙家钟;混合稀土化合物Y_(1-x)Tb_xCo_(5+0.1x)的磁性[J];中国稀土学报;1994年01期 |
3 |
熊党生;添加稀土化合物对镍基自润滑合金机械及高温摩擦特性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2年02期 |
4 |
曹铁平;李跃军;;稀土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应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
5 |
张金东;刘勇;陈卫;田保红;;Ce对Cu-0.8Cr合金包埋内氧化处理组织和性能影响的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4期 |
6 |
张密林,鲁化一,曹占义,唐定骧;稀土化合物的铝热法还原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1990年02期 |
7 |
张密林,景晓燕,徐东伟,辛艳凤;稀土氢氧化物、氧化物超微粉末的制备及性质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
8 |
熊党生,陈磊,张德坤;稀土化合物填充PA1010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特性[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
9 |
郑德;刘小梅;钱玉英;冯嘉春;陈宇;;新型稀土功能助剂应用及发展趋势[J];功能材料信息;2007年05期 |
10 |
史启明,马忠乾,杨宏秀;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的发展现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91年01期 |
11 |
杜维玺;李道韫;刘勇兵;孙大仁;;Al—Si共晶合金中镁对稀土变质作用的激化[J];材料科学与工艺;1984年01期 |
12 |
田静华,梁敬魁,解思深,陈赤,王艳芹;Gd-Fe-Ti三元系室温截面图和晶体结构[J];中国科学A辑;1992年05期 |
13 |
张艳华;赵新兵;朱铁军;;纳米La_xBi_(2-x)Se_yTe_(3-y)粉末的水热合成[J];中国稀土学报;2006年01期 |
14 |
张树功,牛春吉;稀土在医药上的应用[J];稀有金属;1989年01期 |
15 |
方峰;蒋建清;谈荣生;;稀土化合物La(NO_3)_3对低温磷化膜形成过程的影响[J];材料保护;2009年01期 |
16 |
李四清,刘瑞民;钕氧化物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性能[J];稀有金属;2005年01期 |
17 |
邹汉昌;张茂才;包小倩;高学绪;周寿增;;Zr和Nb掺杂对Nd_2Fe_(14)B/α-Fe纳米复合永磁薄带显微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18 |
张小立;金志浩;冯耀荣;吕振林;汤锋;;反应熔渗法制备Mo(Si,Al)_2-SiC复合材料的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年S2期 |
19 |
肖代红;宋旼;陈康华;陈方泉;;熔炼法原位合成TiB-Nd_2O_3-Ti复合材料的组织与力学性能[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7年02期 |
20 |
肖代红;;(TiB+Nd_2O_3)/Ti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J];铸造技术;2007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