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ZrO_2的LISICON体系:相变温度与环境稳定性
【摘要】:LISICON具有优良的离子导电性能(0.125s·cm~(-1),300℃),但由于不良导相Li_4GeO_4的偏析,导致电导率明显下降,环境稳定性变差。本文通过引入ZrO_2,以Zr~(4+)离子部分取代Ge~(4+)离子,形成类γ_1—LISICON结构的固溶体。XPD、TG—DTA和SEM等分析表明,试样微观结构得到改善,机械性能和环境稳定性提高。从高温均质相偏析出Li_4GeO_4相的相变温度由630℃(LISICON)下降至570℃(0.97LISICON +0.03ZrO_2),同时用交流复阻抗法研究了掺杂对Li~+离子导电性的影响。
|
|
|
|
1 |
沈一平,李国镇,秦燕,张文娟;聚硅氧烷酯类液晶(PMMS)气相色谱固定液的研究——Ⅰ.侧链为苯甲酸联苯酚酯型的PMMS[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1年06期 |
2 |
杨小龙,李国镇;手性液晶的研究——Ⅷ.2,5-二苯基嘧啶类[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1年06期 |
3 |
宫长伟;王轶农;杨大智;;NiTi形状记忆合金马氏体相变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物理学报;2006年06期 |
4 |
任惜寒;孟劲松;夏治国;李红利;钤秀丽;;一类嘧啶液晶的合成与性质研究[J];液晶与显示;2010年04期 |
5 |
骆文玲;刘红;;Y形分子系统相变的蒙特卡罗模拟[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6 |
田宝柱;童天中;陈锋;张金龙;;明胶对纳米二氧化钛相变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6年02期 |
7 |
黄可龙;尹良果;刘素琴;樊新;;沉淀法制备纳米Al_2O_3过程中亚稳态相变温度的研究[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7年02期 |
8 |
陈金民;黄志良;刘羽;;退火工艺对微波等离子制备氮杂二氧化钒的影响[J];半导体光电;2009年06期 |
9 |
毕爱红;朱金华;李定国;文庆珍;;复合掺杂VO_2(M)的实验设计及光电特性研究[J];现代化工;2010年10期 |
10 |
林祖镶;;新锂离子导体[J];化学通报;1983年09期 |
11 |
郑文君,赵鸿喜,庞文琴;La_(0.66-x)Li_(3x)TiO_(2.993)(x≤0.11)的水热合成和表征[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0年03期 |
12 |
方世壁,陈希文,路杨,李永军,江英彦;聚甲基硅氧烷与极性物质、锂盐共混体系的离子传导性能[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4年02期 |
13 |
张霞;万松明;殷绍唐;尤静林;张荣波;;LiB_3O_5晶体高温拉曼光谱研究[J];物理学报;2009年01期 |
14 |
张志英;;四氯合金属(Ⅱ)酸烷铵在280-500K间的热力学性质和相变 Ⅰ.四氯合锰(Ⅱ)酸n-十二烷铵[J];化学学报;1987年04期 |
15 |
傅正民,李文秀;新化合物——Ca_2PdWO_6的相变、相变温度和晶体结构[J];中国科学A辑;1996年06期 |
16 |
陈泳;张凯锋;景欢旺;卫星;苏中兴;;一种制备掺杂纳米VO_2的新方法[J];甘肃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
17 |
任引哲,蒋凯,郭崇峰,王海霞,孟健,苏锵;La_(2/3-x)Li_(3x)MoO_4的合成、结构及离子导电性[J];中国稀土学报;2003年04期 |
18 |
粟学俐,吴采樱;杯芳烃聚硅氢烷固定相相变温度的测定[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19 |
成惠;张春元;赵宝群;;Al-Mn二十面体准晶的相变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
20 |
马恒;孙瑞芝;李振新;;胆甾相液晶材料相变与分子构造相关性的机械旋转模型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