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PPP模式的高速公路项目计量支付管理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公共基础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但是财政约束日益收紧,单纯依赖政府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基础服务需求。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以下简称"PPP模式")作为向公众提供公共基础服务的一种新方式,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现阶段,PPP模式已被广泛运用于市政工程、城镇综合开发和生态建设等诸多领域,它建立了政府与社会资本方的合作关系,通过项目入库、合同拟定等形式明确了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使社会资本能够最大限度地融入项目的建设、运营等全过程中来。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用该模式,便于资本金筹措,符合金融机构贷款条件,可以获得更多的业主和金融机构支持,促使工程建设发展有序推进。但是,PPP模式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另外,PPP模式的合作周期通常较长,一般为10~30年不等,这样会大幅增加未来发生各种风险的概率,如果预见性不足则会严重影响到社会资本方后期的计量支付工作。本文以贵州贵阳至黄平高速公路PPP项目为例,重点分析了此种模式下计量支付管理风险,并提出了计量支付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