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视角下刍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王文生  周庆峰  
【摘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坚持宽严相济是我国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基本刑事政策,是党和国家在同敌对势力、犯罪分子的长期斗争中形成并逐步发展完善的。只有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研究方向,才能使其内涵在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梁晓;周云岩;;论新刑法修正案的宽严相济[J];人民论坛;2011年17期
2 傅跃建;周国连;;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下的死刑问题——以渐进式废除死刑为视角[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李书芳;;刑事侦查中如何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思考[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年02期
4 王丽华;;论现行刑法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间的和谐与不相和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牛忠志;钟家玉;;我国环境刑事立法政策的回顾与前瞻[J];重庆与世界;2011年13期
6 王璞;;“严打”政策的刑法化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7期
7 张亚飞;;二战后美、英、法、日刑事政策对中国的启示[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王文奕;;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事审判——试从犯罪救济论出发[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9 龙宗智;;宽严相济政策相关问题新探[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08期
10 姜涛;;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立法化及其实现[J];江汉论坛;2011年06期
11 罗湛权;;“幸福”语境下的审查逮捕工作机制改革——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12 蒋宇;冯莹;陈文滔;;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逮捕必要性分析中的应用[J];人民检察;2011年02期
13 张巍;;反思严惩毒品犯罪的传统刑事政策[J];犯罪研究;2011年02期
14 ;最高法为何“偏爱”死缓[J];政府法制;2011年21期
15 黄韶隐;;《刑法修正案(八)》的学习体会[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7期
16 左玉慧;刘俊燕;;《刑法修正案(八)》 关于老年人犯罪从宽制度的规定[J];中国检察官;2011年11期
17 李静;;浅议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J];党史博采(理论);2011年07期
18 罗洁;;浅谈刑事和解及其在我国的制度构建[J];法制与社会;2011年26期
19 王宇;;当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检察机关开展刑事和解工作的障碍和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1年26期
20 卢建平;刘春花;;刑事政策与刑法的二重协奏——1949年以来中国刑事政策的演进与刑法的变迁[J];河北学刊;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凤超;;起诉阶段如何实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徐维忠;;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统一适用存在问题的思考[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刘莉芬;羊忠民;;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郭祖祥;鄢志祥;;从不捕、不诉案件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运用[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李艳;徐凤霞;;论公诉阶段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赵靖;;起诉阶段如何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廖荣辉;;在新形势下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路径选择[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傅文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检察工作中的运用[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王文生;周庆峰;;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视角下刍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欧阳龙辉;罗日辉;;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调查与思考[A];湖南省第十届公安理论研讨会“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课题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元鹤;刑事政策论纲[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赵运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司法适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王文生;宽严相济视域下的刑事检察工作[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何挺;“严打”刑事政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刘仁文;刑事政策及其过程[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6 许秀中;刑事政策系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王振峰;刑事政策模式选择[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沈仲平;香港三合会的源流、演变及刑事政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赵亮;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调整[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贯彻[D];暨南大学;2011年
2 黄淑静;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下的我国刑罚制度改革[D];河南大学;2011年
3 胡丹宇;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D];复旦大学;2008年
4 张建勇;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刑事检察工作中的运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刘琰;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D];安徽大学;2007年
6 张文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解读及其司法实现[D];厦门大学;2007年
7 胡江;毒品犯罪刑事政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孔维俊;试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检察工作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08年
9 李玲;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D];苏州大学;2008年
10 李婷婷;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检察工作中的运用[D];厦门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大冶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曹树德;对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问题的几点探讨[N];黄石日报;2009年
2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 胡云腾;深刻理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N];法制日报;2010年
3 裴礼辉;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N];闽北日报;2010年
4 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检察院 李春洪;正确对待和处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刑法运用中的矛盾[N];法制生活报;2010年
5 盐城市亭湖区检察院检察长 吕志平;以“三个理念”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N];江苏法制报;2010年
6 实习记者 格根哈斯;盟法院召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量刑规范化会议[N];锡林郭勒日报(汉);2010年
7 司法部司法协助与外事司司长、研究员 郭建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施及其影响[N];法制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王斗斗;中国刑事政策:从严打到宽严相济[N];法制日报;2008年
9 陆剑辉;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宽”的理解[N];江苏法制报;2009年
10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 魏东;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存在四种理论误解[N];检察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