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框架梁端梯形翼缘加宽型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摘要】:针对在我国多层钢结构常见的H型柱-H型梁节点,采取了梁端梯形翼缘加宽的改进措施,对此种梁端梯形翼缘加宽型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足尺试验研究,研究其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最大塑性转角、延性性能和耗能能力。结果表明:梁端梯形翼缘加宽节点能够达到塑性铰外移的目的,有效地保护梁端焊缝,节点的极限塑性转角大于0.03rad,延性系数大于4,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较好耗能能力和延性性能。
|
|
|
|
1 |
王秀丽,殷占忠,李庆福;新型钢框架梁柱T型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
2 |
杨强跃,郑悦;钢框架梁柱节点连接方式的介绍与分析[J];建筑结构;2004年06期 |
3 |
刘曙,尹静,朱洪波;钢框架顶底角钢带腹板双角钢连接的试验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7期 |
4 |
蒋首超,李国强;局部火灾下钢框架温度内力的实用计算方法[J];工业建筑;2000年09期 |
5 |
常鸿飞;夏军武;孙冬明;;钢框架带悬臂梁段拼接节点非线性分析[J];结构工程师;2011年02期 |
6 |
王浩,李志刚,蔡益燕,郝际平;节点域性能的研究[J];钢结构;2005年01期 |
7 |
舒兴平,沈蒲生,尚守平;钢框架结构二阶弹塑性稳定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J];钢结构;1999年04期 |
8 |
牛海清,朱召泉;二阶效应对钢框架结构分析的影响[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9 |
陈志华,王小盾,李树海;钢结构住宅的构造及技术经济分析[J];钢结构;2004年03期 |
10 |
赵金城,沈祖炎;考虑塑性区扩展的钢框架二阶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5期 |
11 |
赵金城,沈祖炎,沈为平;钢框架结构抗火性能的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1997年02期 |
12 |
徐满华;考虑P-△效应的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近似计算[J];工程设计与建设;2005年05期 |
13 |
陈玉欣;张志国;;钢框架梁柱连接分类系统[J];山西建筑;2005年22期 |
14 |
周锐;杨易涛;;量子粒子群算法在钢框架优化设计中的运用[J];山西建筑;2009年05期 |
15 |
霍志刚;徐志山;;浅述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J];科技风;2009年07期 |
16 |
何林;刘坚;彭水淋;何明基;皮海平;;钢结构高等分析综述与实用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14期 |
17 |
马昭业;肖亚明;;钢框架加腋刚性梁柱节点的性能研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
18 |
吴剑晖;章亚清;;单层钢框架重型厂房结构设计[J];建筑设计管理;2011年02期 |
19 |
L.R.GUPTA;A.R.CHANDRASEKARAN;BRIJESHCHANDRA;董伟民;;单层钢框架延性性状的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1980年04期 |
20 |
陈国栋,房贞政;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二阶弹性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