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徐爱红陈宏  
【摘要】:栓焊连接节点在高层钢框架中应用广泛,本文针对不同焊接孔长度的栓焊连接节点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焊接孔扩大型节点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将焊接孔适当扩大,可有效改善节点的应力集中,增强节点延性,同时节点的承载力降低很少,但过长的焊接孔反而会不利于节点的性能,可能会导致梁的失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万祯;顾强;王秀丽;;节点域对钢框架梁柱连接受力性能的影响[J];建筑结构;2005年12期
2 理素杰;李婷婷;王珊;;高层钢框架梁柱刚性节点设计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03期
3 舒兴平,沈蒲生,尚守平;钢框架结构二阶弹塑性稳定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J];钢结构;1999年04期
4 牛海清,朱召泉;二阶效应对钢框架结构分析的影响[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5 尹志刚,周瑞忠;综合考虑节点半刚性、材料非线性与二阶效应的钢框架计算[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6 陈志华,王小盾,李树海;钢结构住宅的构造及技术经济分析[J];钢结构;2004年03期
7 赵金城,沈祖炎;考虑塑性区扩展的钢框架二阶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5期
8 赵金城,沈祖炎,沈为平;钢框架结构抗火性能的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1997年02期
9 徐满华;考虑P-△效应的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近似计算[J];工程设计与建设;2005年05期
10 陈玉欣;张志国;;钢框架梁柱连接分类系统[J];山西建筑;2005年22期
11 周锐;杨易涛;;量子粒子群算法在钢框架优化设计中的运用[J];山西建筑;2009年05期
12 霍志刚;徐志山;;浅述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J];科技风;2009年07期
13 何林;刘坚;彭水淋;何明基;皮海平;;钢结构高等分析综述与实用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14期
14 马昭业;肖亚明;;钢框架加腋刚性梁柱节点的性能研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5 吴剑晖;章亚清;;单层钢框架重型厂房结构设计[J];建筑设计管理;2011年02期
16 L.R.GUPTA;A.R.CHANDRASEKARAN;BRIJESHCHANDRA;董伟民;;单层钢框架延性性状的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1980年04期
17 陈国栋,房贞政;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二阶弹性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18 杨萍;高层钢结构工业厂房设计[J];沈阳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9 王秀丽,殷占忠,李庆福;新型钢框架梁柱T型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20 贾宝荣;董毓利;范明瑞;李晓东;;钢框架足尺结构火灾试验方案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爱红;陈宏;;高层钢框架栓焊连接节点的有限元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何林;;钢结构高等分析综述与实用分析[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蔡益燕;;浅谈高层钢框架的抗震设计[A];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五十周年暨第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4 张克穷;;节点板域厚度对钢框架静动力反应的影响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四)——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2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5 完海鹰;方勇;;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在国外的研究和应用[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6 尚洁娟;;钢框架体系梁柱刚性节点抗震性能探讨[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杨勇;章梓茂;;钢框架梁柱节点的半刚性连接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宋杰;李阳;王亚琴;;杭州国际会议中心大型钢框架铸钢节点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陶勇锋;;基于性能的多高层钢框架结构优化设计[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邵永松;刘洪波;;建立简化模型并对空间钢框架结构进行弹塑性动力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四)——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2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万祯;钢框架梁柱栓焊刚性连接的滞回性能、破坏机理及抗震设计建议[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2 郭兵;钢框架梁柱端板连接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及抗震设计对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2年
3 赵宝成;偏心支撑钢框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及抗震设计对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4 戴绍斌;钢框架—混凝土筒住宅结构性能与配套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5 郁有升;钢框架梁翼缘削弱型节点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6 卢小松;梁柱半刚性连接的M-θ关系及其对钢框架性能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7 柳长江;钢框架梁柱四角钢连接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及抗震设计对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8 李晓东;H型截面钢框架抗火性能的试验研究及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9 李丕宁;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研究和设计的若干问题[D];广西大学;2006年
10 方有珍;半刚接钢框架(柱弱轴)—内填RC剪力墙结构的滞回性能[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睿;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有限元分析及近似计算方法[D];重庆大学;2002年
2 计静;地震作用下单层钢框架动力稳定性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3 庄继勇;干熄焦钢框架的可靠性评定与加固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2年
4 叶学林;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稳定计算[D];福州大学;2004年
5 刘中伟;钢框架削弱梁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整体稳定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万建;单层平面钢框架的整体弹塑性稳定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7 舒磊;高层偏心支撑钢框架的优化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8 田俊杰;轻型钢结构体系节点半刚性连接性能及框架极限承载力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04年
9 杨苏;双腹板顶底角钢连接的数值模拟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10 鲍伟丽;大连世界金融中心超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及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保川;科技创新铸就名牌工程[N];中华建筑报;2006年
2 杨保川;科技铸就的名牌[N];建筑时报;2006年
3 MICHAEL WEBB;绿色建筑就是做简易的常识性的事情[N];广东建设报;2006年
4 盖爽吕利霞;四大创新助墙体液压爬模施工技术达国内先进[N];中国建设报;2008年
5 方洪;“上挂下托”技术破解国内巨型钢框架结构施工难题[N];中华建筑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沐林;急师生之需 展钢构之长[N];中华建筑报;2011年
7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张树君;钢结构住宅国家建筑标准设计[N];中国建设报;2006年
8 钟巍金俞槐;南京新百超高层钢结构封顶[N];建筑时报;2008年
9 盖爽吕利霞;中海广场液压爬模技术国内领先[N];建筑时报;2008年
10 孙放;新技术应成为钢结构住宅“脊梁”[N];中华建筑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