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长城:唐朝以长城为背景的反战文学作品
【摘要】:正 万里长城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史上,起过极大的良好作用,在很大的程度上,保障了关内居民的安宁,使中华文化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发展环境。假如没有万里长城作为屏障,中国历史上的战乱必然更多,汉族将更难应付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而中华民族能不能有两千多年连续不断的发展,还是个疑问。这样看来,万里长城对我们民族的发展,有极为重大的贡献。后人对于建造长城的人(历代的创造者),都应该加以歌颂才是,但事实并不然,这使人感到非常诧异。
|
|
|
|
1 |
毛永波;;隐喻扩展与义项建立[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
2 |
;前言[A];湖北抗战——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
3 |
曾成贵;;湖北抗战综论[A];湖北抗战——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
4 |
邓笛;;译者的风格[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
5 |
杨品;;不朽的抗战史诗——《吕梁英雄传》[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山西抗战文化研讨专集[C];1995年 |
6 |
张茂森;;太行山上——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山西抗战文化研讨专集[C];1995年 |
7 |
李晓明;;一份侵略新疆的自供状——《长城外的中国西部地区》述评[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
8 |
杨佐琪;;我们是怎样抢救民族史料的[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
9 |
谷苞;;论正确阐明古代匈奴游牧社会的历史地位[A];民族学研究第八辑[C];1986年 |
10 |
卢良恕;刘志澄;许健民;;黄土高原跨世纪粮食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A];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