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邢达  
【摘要】:正光声成像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无损医学成像方法。当脉冲电磁波(激光或微波)照射到生物组织中时,组织吸收电磁波能量引起温升,温升导致热膨胀而产生光声信号,该信号携带了组织的光或微波吸收特征信息,通过测量光声信号能重建出组织中的光或微波吸收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6条
1 王桂芬,马根源,陈国平,徐正德,张光寅;光声室低频特性的研究[J];中国激光;1992年06期
2 姜自波;赵景秀;张元科;孟静;;快速在体光声计算层析图像重建方法[J];计算机应用;2016年03期
3 高丽丽;陶卫;赵辉;周倩;;用于无创血糖检测的光声池设计与研究[J];光学仪器;2012年02期
4 陈新岗;马志鹏;黄会贤;陈果;张俊耀;;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光声光谱检测一维光声池信号传输模型研究与设计[J];高压电器;2014年04期
5 谭毅;赵长水;姚军财;;基于小波变换的光声成像算法[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张倩;;感受初二[J];初中生辅导;2007年08期
7 闫宏涛,邓延倬,曾云鹗;液体光声池的结构性能研究[J];分析试验室;1991年01期
8 冼鼎昌,肖光明,蒋东弘;同步辐射X光在固体中的光声理论[J];物理学进展;1993年Z1期
9 明长江;王连杰;;激光光声技术应用研究的若干进展[J];红外技术;1988年03期
10 张淑仪;光声显微成象——一种新型显微成象技术[J];应用声学;1983年03期
11 王巧云;尹翔宇;杨磊;邢凌宇;;共振光声光谱系统中椭球形光声池的理论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20年05期
12 程刚;曹渊;刘锟;曹亚南;陈家金;高晓明;;光声光谱检测装置中光声池的数值计算及优化[J];物理学报;2019年07期
13 蔡秋霞;谭治良;;光声显微镜技术的研究进展[J];硅谷;2013年02期
14 程刚;曹亚南;田兴;曹渊;刘锟;;光声池几何形状对光声光谱检测性能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20年08期
15 杨志强;光声控制打穴机[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4年05期
16 杨志强;光声控制打穴机[J];农机科技推广;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邢达;;内源分子特异性吸收的光声无损医学影像技术[A];“广东省光学学会2013年学术交流大会”暨“粤港台光学界产学研合作交流大会”会议手册论文集[C];2013年
2 杨思华;;活体光声显微镜技术及其临床应用[A];广东省生物物理学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杨思华;;活体光声显微镜技术及其临床应用[A];广东省生物物理学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邢达;;生物组织的光声与微波热声成像技术[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张建;袁毅;杨思华;邢达;;光声内窥成像[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6 袁毅;杨思华;邢达;;基于振镜扫描的光声显微镜用于细胞和血管成像[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7 刘炎炎;;基于稀疏轮廓扫描的滑动焦点光声显微成像方法[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8 邢达;;在体多维度光声分子成像的生物医学应用[A];第八届全国光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曾吕明;刘国栋;邢达;杨思华;;基于光声技术的脑结构成像研究[A];2007年中国青年光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杨思华;邢达;马松波;;多元快速光声成像脑部药物代谢检测[A];中国遗传学会第十届全国激光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1 简嘉;王志刚;;包裹印度墨水的多功能相变型造影剂双模态显像及光声治疗实验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届全国介入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12 简嘉;王志刚;;包裹印度墨水的多功能相变型造影剂双模态显像及光声治疗实验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13 向良忠;杨思华;邢达;;光声、热声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14 陶超;杨屹群;吴丹;刘晓峻;;有限视角光声成像的实验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5 张宇;唐志列;吴泳波;;基于声透镜的三维光声成像技术研究[A];广东省生物物理学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6 何永恒;唐志列;张汉超;郭利娜;;基于快速采集系统的声透镜光声层析成像[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7 谷怀民;邢达;向良忠;杨思华;;基于多元超声探测的实时快速的光声成像[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8 邢达;杨迪武;杨思华;曾吕明;;生物组织的光声成像技术与应用[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9 邢达;杨迪武;杨思华;曾吕明;;生物组织的光声成像技术与应用[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0 张宇;唐志列;吴泳波;谢家兴;代芬;赵文锋;;多种光声图像重建方法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孔庆霖;频率域光声断层成像高性能重建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宋贤林;大景深轴向高分辨光声显微成像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3 彭冬;光声与光学多模融合成像方法及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4 程任翔;光声断层成象系统设计及其生物医学应用[D];南京大学;2017年
5 张睿;光声/超声双模成像的仿体验证研究及其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探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21年
6 伍政华;基于稀疏优化重建方法的光声图像分辨率增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刘学彦;有限视角光声断层成像的迭代重建算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8 程刚;光声光谱气体检测系统数值仿真、优化设计及特性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9 刘炎炎;光声显微成像的灵敏度提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10 陈敬钦;光声分子影像技术在疾病靶向诊疗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20年
11 卢涛;光声技术在生物医学成像中的应用基础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2 刘婷;基于稀疏采样的光声显微成像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3 章小曼;血压光声特征信号的提取与分类[D];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
14 杨晨;高性能光声成像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1年
15 陈俊杰;以苯并噻(二)唑为受体的可激活光声/荧光探针的设计及应用探讨[D];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
16 苏翼雄;二维光声成像技术在医学检测中的基础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7 胡斌;稀土固态配合物的光声位相分析及新型光声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8 封婷;光声分析方法在骨质定性和定量评估中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19 谢文明;光声成像技术及其在前列腺癌检测中的初步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20 安荣荣;含不同物理特性肿瘤的生物组织中光声信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春成;基于光声技术的血管识别防伪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1年
2 程姝娜;光声显微成像系统应用的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白杨;基于二极管激励的小型化光声显微镜[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0年
4 邹俊;基于有限元的光声成像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鲁旭;光声方法检测材料的热扩散率及热溢出率[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金秦;波长调制光声检测系统的光声池优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7 王永超;适用于高分辨率光声显微成像的长期颅窗[D];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
8 戚雨萌;基于多功能有机分子探针的光声显微成像技术研究[D];暨南大学;2020年
9 吴志友;光声显微镜的设计与仪器化及其对烧伤的监测和评价[D];厦门大学;2019年
10 贾艺璇;生物光声内窥成像中组织声学异质性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9年
11 陈懂;声学分辨率光声显微成像系统的构建与研究[D];云南大学;2018年
12 王柏权;透射共轴式光声内窥成像方法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9年
13 赫明;基于光声的手指关节成像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14 陈宁波;多光谱高分辨光声显微成像方法与实验研究[D];广州大学;2019年
15 金天;手持式光学分辨率光声显微镜[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16 姚清凯;基于脉冲二极管的光声显微成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年
17 丁宇;基于光声技术的血糖无损检测与成像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年
18 冷官冀;基于快速稀疏采样的光声显微成像方法及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19 李鹏;流动采样光声气体检测的噪声抑制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20 季焱;中红外LED光声光谱法与微量乙烷气体测量[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记者 张思玮 通讯员 傅谭娉;借“光声慧眼” 察临床诊疗难点[N];中国科学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葛思佳;卢明辉:光声材料前沿的“闯将”[N];江苏科技报;2021年
3 记者 刘肖勇;推动光声成像技术进一步临床转化[N];广东科技报;2021年
4 记者 张建列 通讯员 冯春;可实现光声引导的肿瘤光热治疗[N];广东科技报;201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