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杨晓东  
【摘要】:党的十八大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交通运输部党组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是转变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要求加快建立行业节能减排指标和法规标准体系,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把生态文明发展战略落实到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本文从减少船舶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作为切入点,运用系统法方法和对比法,通过对政府管理、港口企业和航运公司三个方面减少船舶排放途径的研究,提出进一步完善船舶减排机制的可行性建议,为实现交通运输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出努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威;;驻极体袋式过滤器防治煤灰纱的实际应用[J];山东纺织科技;2005年06期
2 李慧;邵龙义;孙珍全;刘昌凤;杨书申;;公共场所室内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特征[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年02期
3 杨复沫,贺克斌,马永亮,张强,余学春;北京PM_(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M_(10)、TSP的关系[J];中国环境科学;2002年06期
4 董海燕;陈魁;蔡斌彬;白志鹏;古金霞;;基于灰关联分析的天津市气溶胶消光特征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0年06期
5 冯茜丹;党志;童英林;刘洁萍;;大气PM_(2.5)中重金属在模拟酸雨中的释放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6 王荟,王格慧,高士祥,王连生;南京市大气颗粒物春季污染的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03年01期
7 樊曙先,郑有飞,金国兴,陈世功;银川市大气颗粒物物理化学特征研究Ⅰ:大气颗粒物浓度特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樊曙先;樊韬;严培君;郑有飞;金国兴;陈式功;;银川市PM_(2.5)重金属元素的环境污染特征分析[J];中国沙漠;2006年02期
9 张予燕;黄辉军;刘红年;张群;;南京市大气气溶胶颗粒物污染特点[J];环境科学导刊;2009年01期
10 严向宏;;上海宝山区细颗粒气溶胶PM_(2.5)特征[J];广州化工;2011年03期
11 沈轶,陈立民,孙久宽,郑志坚,郭红连;上海市大气PM_(2.5)中Cu、Zn、Pb、As等元素的浓度特征[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12 赵厚银,邵龙义,时宗波;室内空气PM_(2.5)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3年05期
13 古金霞;董海燕;吴丽萍;白志鹏;赵静;;天津市PM_(2.5)中无机元素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年10期
14 刘吉,陈长和;兰州城市冬季大气气溶胶特征的综合观测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15 胡衡生,朱易,张新英,黄励,罗洪亮;南宁市大气颗粒物PM_(l0)、PM_(2.5)污染水平[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16 黄虹;曾宝强;曹军骥;麦志远;;广州大学城大气PM_(2.5)质量浓度与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5期
17 彭希珑;何宗健;刘小真;金腊华;;南昌市大气细粒子PM_(2.5)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源解析[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9年05期
18 叶翠杏;王新红;印红玲;袁伟民;洪华生;;厦门市大气PM_(2.5)中多环芳烃的昼夜变化特征[J];环境化学;2006年03期
19 刘燕;贺克斌;时宗波;陈雁菊;解明曙;;珠江三角洲大气颗粒物研究进展[J];环境保护科学;2006年05期
20 姚群;陈隆枢;陈志炜;韦鸣瑞;李华;;燃煤电厂锅炉烟气PM10排放控制技术与应用[J];电力环境保护;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强;;温室气体排放税设计的几点思考[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曹荣庆;;积极筹措低碳经济的制度创新,为经济发展赢得空间和动力[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陈垂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效利用能源[A];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一、二、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4 王林云;;发展低碳养猪业,保护环境,拯救地球——再论中国的节约型养猪[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回盛生物”杯全国养猪技术论文大赛论文集[C];2009年
5 尹晓娜;王波;李冬;陈晓雨;;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源强计算方法探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6 张锁江;周清;吕兴梅;何宏艳;;二氧化碳的捕集分离与减排技术[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8分会二氧化碳减排和绿色化利用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闵庆文;;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态工程途径[A];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全国首届产业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8 盛洪;;用市场化节能减排[A];低碳经济与能源市场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何海;李爱军;;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比较[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育林;;增加林业碳汇 应对气候变化(代序)[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学春;北京PM_(2.5)水溶性物种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D];清华大学;2004年
2 李春雷;广州市及附近地区大气中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时空分布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3 何艳秋;中国能源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和地区分配的统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4 郭杰;中国碳减排政策分析与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杨国锐;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波动及减碳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纪录;消费视角下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徐军委;基于LMDI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8 王群伟;全要素视角下的能源利用和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测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刘兰翠;我国二氧化碳减排问题的政策建模与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张明;基于指数分解的我国能源相关CO_2排放及交通能耗分析与预测[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延京;PM2.5采样器研制及其空气中微生物与颗粒物的检测[D];浙江大学;2005年
2 蒋宇;《纽约时报》涉华“PM2.5”报道的框架分析[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徐思源;重庆市二氧化碳排放基准初步测算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李海锋;基于演化博弈的发电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王玉凤;我国进出口贸易内涵二氧化碳排放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6 王文昊;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减排潜力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7 严向宏;上海宝山区大气细颗粒气溶胶PM2.5特征研究与源解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郭鑫楠;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铁路建设项目二氧化碳排放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9 冯蕊;城市居民生活消费CO_2排放估算方法及应用初步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10 程丽;不同浓度的PM2.5对于Wister大鼠心血管系统的急性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京;“十二五”单位GDP能耗下降指标初定16%[N];中国矿业报;2010年
2 夏光;“十二五”时期的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目标与政策[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3 记者 赵文娟 通讯员 魏朝晖;菲尔创纳“节能经”成英国总部样板[N];宁波日报;2008年
4 记者王莉;“地球一小时”环保行动在华启动[N];经济参考报;2008年
5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何建坤;中美碳排目标比较[N];中国能源报;2009年
6 科学新闻杂志社总编辑 贾鹤鹏;应当厘清节能与减排的关系[N];中国能源报;2009年
7 储昭根;气候对弈 美国转身[N];中国经营报;2009年
8 李永群;围绕二氧化碳减排[N];中国煤炭报;2009年
9 解小如 王海红;山东欧行贷款节能项目通过评估[N];中国化工报;2009年
10 本报通讯员 张勇;变废为宝 清洁城乡[N];三峡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