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大工程往往对场地原有生态资源产生重大影响和破坏,如何保护利用场地原有植被和植物资源,延续场地绿脉和文脉,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和难点。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将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选址在中心城区的黄浦江两岸,规划总面积5.28 km~2。世博园区原为大型厂区、居住区和事业单位等,特别是百年老厂众多,滨江邻水,生境类型多样,生态资源丰富。因此,在世博园区规划建设之初,开展了规划红线内的植物资源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植物多样性丰富,区系类型多样。规划园区共调查到维管束植物153科316属428种(含种下单位),其中乔木80种,灌木84种,陆生草本植物220种,藤本植物32种,水生植物12种。植物种类较多的科有菊科(36种)、禾本科(30种)、蔷薇科(20种)、豆科(20种)等。跟一般城市绿地不同的是,该区域拥有丰富的豆科、葫芦科、茄科等蔬菜类植物。上海乡土植物200种(占46.73 %)、不含上海分布的地带性植物69种(16.12%)、外来种及栽培种159种(37.15%)。植物区系包括了我国种子植物所有分布区类型,区系地理成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并以北温带分布(21.43%)和泛热带分布(18.80%)占优势,具有典型亚热带和温带成分交汇和南北植物分布;(2)植物总量不多,但部分地块植物资源集聚度高:规划园区建筑容积率高,缺乏大型绿地,绿地率较低,但江南造船集团、浦东钢铁集团、上海溶剂厂、上海港机厂等大企业植物资源丰富,形成了"绿岛"状分布格局,如上海溶剂厂区拥有维管束植物达72科141属174种;(3)绿化形式较单一,但较自然和野趣:缺乏地形、水体营造,多采取乔木为主的配置形式,很少应用草坪,以麦冬和野生草本植物为地被,养护粗放,大量保留上海新建绿地应用较少的槐树、臭椿、构树、泡桐、梧桐、桑树、龙柏等树种,密度适宜,树体高大,生长势较好,绿量大;(4)近自然群落发育良好,野生植物较丰富:如上海溶剂厂因长期停产,人为干扰少,林下和层间植物丰富,如野大豆、蛇莓、半夏、薯蓣、爬山虎、凌霄、鸡矢藤、常春藤等,还发现上海绿地鲜见的海金沙、蕨、井栏边草、假蹄盖蕨、渐尖毛蕨等5种自然发育。黄浦江后滩湿地形成以蔗草、芦苇、菰为优势种,伴生慈菇、香蒲的湿地植被,维管束植物达47科103属130种,形成黄浦江城区段罕见的湿地植被和潮间带植被,生态价值和自然景观价值高。(5)根据世博同区植物多样性特点,提出保护利用建议:①原地成片保护,如上海溶剂厂是城区最具自然保育价值的区域之一,建议建设为市区首个真正意义的"城市自然保育区"。②原地块状保护,重点结合大厂房改造为展馆的机会,保护周围的块状或带状绿地;③迁移保护零散或块状分布的较大规格乔木和特色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