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检测105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h 内血清胆碱酯酶(CHE)的活性,探讨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脑梗死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清 CHE 活性的测定,分别应用 NIHSS 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 mRS 评分(改良 Rankin 评分)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入院时及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1.大面积脑梗死组的血清 CHE 活性为2568±427U/L,对照 A 组(非大面积脑梗死组)为6320±689U/L,对照 B 组(正常对照组)为6252±314U/L,大面积脑梗死组与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病24h 内血清 ChE 活性与 NIHSS 评分呈负相关(r_s=- 0.19,P0.01),与 mRS 评分呈负相关(r_s=-0.24,P0.01)。3.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最终进入 logistic 回归模型的大面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发病后24h 内血清 CHE 活性。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 CHE 活性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可能作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