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不同植被覆盖与施肥下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特征
【摘要】:正土壤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担当重要的角色,在土壤养分转化循环、系统稳定性以及土壤可持续生产力中占据主导地位,控制着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过程。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和活性等生物学指标,受植被类型、施肥制度、土壤肥力以及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这些影响能够直接反映土壤的肥力。以往的研究
|
|
|
|
1 |
范永玲;段门喜;王志伟;裴克莉;刘秀英;;山西省2007年夏季生态质量特征及其原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1期 |
2 |
付新峰;杨胜天;刘昌明;;雅鲁藏布江流域NDVI时空分布及与站点气候因子的关系[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3期 |
3 |
唐红玉;肖风劲;张强;史津梅;;三江源区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年04期 |
4 |
李晶,孙根年,任志远,王秋贤,肖兴媛;植被对盛夏西安温度/湿度的调节作用及其生态价值实验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2年02期 |
5 |
邢文渊;肖继东;师庆东;石玉;;哈密地区绿洲植被遥感监测及其变化原因分析[J];草业科学;2007年09期 |
6 |
王柳;段英;周静;;珠三角地区地表植被时空变化及其空间异质性分析[J];嘉应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
7 |
朱文彬;吕爱锋;贾绍凤;;基于NDVI的柴达木盆地植被空间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J];干旱区研究;2010年05期 |
8 |
朴世龙,方精云;最近18年来中国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J];第四纪研究;2001年04期 |
9 |
马士龙;丁国栋;罗俊宝;贾瑞燕;张东;顾小华;;沙蒿植被粗糙度动力学特性的检验与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1期 |
10 |
王海梅;李政海;韩国栋;许田;阎军;;锡林郭勒地区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及年代变化规律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09年04期 |
11 |
陈云浩,李晓兵,史培军,周海丽;北京海淀区植被覆盖的遥感动态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1年05期 |
12 |
邓朝平;郭铌;王介民;马金辉;;近20余年来西北地区植被变化特征分析[J];冰川冻土;2006年05期 |
13 |
李正国,王仰麟,张小飞;陕北黄土高原景观动态的植被覆盖季节响应[J];地理学报;2005年02期 |
14 |
程瑛;徐殿祥;郭铌;;近20年来祁连山区植被变化特征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8年06期 |
15 |
刘明;王克林;;洞庭湖流域中上游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6期 |
16 |
李英年;赵亮;赵新全;王勤学;杜明远;张法伟;;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植被反射率特征[J];山地学报;2009年03期 |
17 |
王杰;叶柏生;张世强;李静;吴锦奎;周兆叶;;祁连山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CO_2通量变化特征[J];冰川冻土;2011年03期 |
18 |
杜飞雁;王雪辉;李纯厚;贾晓平;;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生产力变化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4期 |
19 |
杨胜天,刘昌明,孙睿;近20年来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分析[J];地理学报;2002年06期 |
20 |
张峰;王桥;李营;;呼伦贝尔草原植被覆盖时空动态变化监测定量方法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