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换流母线电压稳定性评估的模型和算法

欧开健  荆勇  任震  
【摘要】:本文根据多馈入直流输电(Multi-Infeed Direct Current,MIDC)系统中的无功功率和电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 MIDC 系统换流母线电压稳定性评估的模型和算法,提出了电压调节系数耦合度的概念,并通过一个双馈入直流输电系统,分析了直流输电系统控制方式、短路比和 MIDC 系统中各子系统间电气距离对换流母线电压稳定性因子和电压调节系数耦合度的影响,并提出了提高 MIDC 系统换流母线电压稳定性的措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冯治鸿,倪以信,刘取,黄眉;关于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1年02期
2 余贻鑫,李国庆,戴宏伟;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二)[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6年07期
3 余贻鑫,李国庆,戴宏伟;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五)[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6年10期
4 刘文娟;负荷模型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J];东北电力技术;1997年05期
5 王勤,方鸽飞;考虑电压稳定性的电力系统多目标无功优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03期
6 丁心海,王星华,黄涌,李继升;静态电压稳定分析系统的研制及其在华中电网中的应用[J];华中电力;2002年S1期
7 邱晓燕,邱红兵;基于潮流计算的电压稳定性指标的比较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2年06期
8 邱晓燕,李兴源,王建,刘红超;电力系统实时等值及电压稳定性分析[J];电网技术;2004年07期
9 王慧敏,郭伟;PSS和SVC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钟庆;张尧;赵杰;张建设;;南方电网受端系统电源支撑能力的灵敏度分析[J];中国电力;2007年01期
11 王见乐;;影响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因素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6期
12 吴杰康;邓松;梁志武;张宏亮;;基于模糊神经网络决策树的电压稳定性评估[J];电网技术;2008年14期
13 徐琳;卢继平;汪洋;徐伟娜;孔令云;彭静;;电力系统节点电压稳定指标的研究[J];电网技术;2010年03期
14 张益,黄家裕;非线性电力系统中的浑沌与电压稳定机理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1998年01期
15 周双喜,姜勇,朱凌志;电力系统电压静态稳定性指标述评[J];电网技术;2001年01期
16 张海;邵玉槐;王红燕;齐锋光;;配电网重构组合优化的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7 吴蓓;张焰;陈闽江;陈刚;许芸;张凯;;空调负荷对城市电网电压稳定性影响的研究[J];华东电力;2006年04期
18 周雪松;徐晓宁;马幼捷;向龙瑞;;配电系统电压稳定性概念的分析[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19 李超;房大中;周雪松;;负荷动态特性对孤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20 纪静;林莉;牟道槐;;影响配电网备自投成功率因素的仿真计算研究[J];电气应用;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爱国;万辉龙;陈爱军;;计及负荷动态特性的在线电压稳定性研究[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欧开健;荆勇;任震;;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换流母线电压稳定性评估的模型和算法[A];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2003-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高军彦;麻秀范;凡鹏飞;;一种评价配电网电压稳定裕度的新指标[A];第十一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郑静媛;张国华;;基于模态分析法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刘红超;李兴源;王路;邱晓燕;;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中直流调制的协调优化[A];“电力大系统灾变防治和经济运行重大课题”部分专题暨第九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李鑫瑶;赵晋泉;王毅;;基于戴维南等值的电压稳定评估方法比较[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卢勇;李盛林;卢志强;;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点的确定及其补偿方法[A];电力电容器、无功补偿技术论文集[C];2006年
8 朱军峰;王智慧;孙跃;;CPT系统输出稳压控制技术研究[A];四川省电工技术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郝文海;牛焕娜;杨明皓;;静态电压安全在线预警软件的研究与开发[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孙瑞;滕云;徐建源;;计及异步风电机动态特性的风电接入点在线电压稳定指标[A];2010输变电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渊;电力系统电压稳定分析和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安祎春;非线性电力系统分岔控制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3 潘文霞;大型风电场电压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4 李钟煦;电力系统分布式多目标无功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陈厚合;交直流混合系统区域间可用输电能力计算[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6 吴冀湘;电力系统分布式电压紧急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江伟;基于直接法的静态电压稳定临界点计算[D];天津大学;2005年
8 张艳萍;受端系统小扰动电压稳定问题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9 陈海焱;含分布式发电的电力系统分析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廖国栋;基于局部指标法的电压稳定在线监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瑞;基于同步相量技术的并网风电场静态电压稳定性评估[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2 任红;采用无功补偿设备提高风电场LVRT能力及系统电压稳定性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马超;万州电网事故解列后的电压紧急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4 刘韶峰;分岔理论与AUTO97在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5 郝宽胜;独立运行异步发电机电压稳定性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6 赵岩;分层电压控制系统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7 高东锋;高压直流系统逆变端交流母线电压稳定性及负荷特性影响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8 张晓;发电机与负荷模型对分岔方法分析电压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9 李玮;基于静态和动态方法分析UPFC和TCSC提升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王伟;电压稳定控制研究和动态安全域程序开发[D];天津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丽娟;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风电入网研究成绩喜人[N];中国电力报;2011年
2 记者 董山峰、李海秀;我国可望掀起一场“电机革命”[N];光明日报;2002年
3 ;极限动力大比拼[N];电脑报;2003年
4 泡泡派;穷电源供不起富显卡[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5 吴玉清 郭艳秋;兖州供电:做活“服务眼”[N];华北电力报;2004年
6 阿玫;如何正确选择助听器纽扣电池[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7 皓;科士达GP600 Pro UPS[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8 通讯员 张锡宝 孔渝英 李彬彬;昌乐县加强无功电压管理获双赢[N];中国电力报;2005年
9 温舜方;用永磁磁极取代励磁绕组[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10 ;科士达钟情西部大开发[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