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能材料的理论研究与数值模拟进展
【摘要】:正1含能材料分子设计理论体系已初步形成从微观结构(电子、分子和晶体结构)出发,综合地运用以量子化学(QC)为核心的当代理论和计算化学方法,包括分子力学、化学动力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建立了一套系统、有效地评估含能材料多种重要性能的方法。实现了原子化方案及PDDG/MNDO法等3种新的QC半经验方
|
|
|
|
1 |
;《含能材料安全评价专辑》征稿[J];含能材料;2011年04期 |
2 |
李来才;蔡皖飞;张姝;;多氮含能材料的研究概述[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
3 |
;刊物简介[J];含能材料;2011年04期 |
4 |
;《含能材料》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J];含能材料;2011年04期 |
5 |
唐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工程2011年学术年会顺利召开[J];含能材料;2011年04期 |
6 |
齐加胜;张小蓉;董伟锋;周宝圣;;马蹄形立体织物设计理论研究[J];玻璃纤维;2011年04期 |
7 |
冯金玲;张建国;王昆;张同来;;3,6-二肼基-1,2,4,5-四嗪的晶体结构及理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年07期 |
8 |
王华;徐茗娟;;纺织产业链碳排放理论模型研究综述[J];上海纺织科技;2011年07期 |
9 |
刘兴旺;;锚杆无损伤检测问题的理论研究[J];路基工程;2011年04期 |
10 |
王亮;;2011欧洲烟火研讨会暨第37国际烟火研讨会在法国兰斯召开[J];含能材料;2011年04期 |
11 |
罗吉安;王连国;胡六欣;侯化强;;大断面切眼围岩稳定性分析及耦合支护技术[J];煤矿安全;2011年09期 |
12 |
裴宗阳;陈泽银;邵学栋;胡振华;;煤矸石山生态恢复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进展初探[J];中国水土保持;2011年08期 |
13 |
孟献华;李广洲;;国内化学史教育研究述评[J];化学教育;2011年07期 |
14 |
杨斐霏;邵自强;王飞俊;王文俊;张有德;王慧庆;;叠氮侧链支化NC的合成和表征[J];含能材料;2011年04期 |
15 |
;重要声明[J];含能材料;2011年04期 |
16 |
;信息·简讯[J];铀矿冶;2011年03期 |
17 |
尚静;张建国;郑慧慧;张同来;杨利;;1,1,3,3,5,5-三螺环(1,5-二氨基四唑)环三磷腈的密度泛函理论[J];火炸药学报;2011年04期 |
18 |
沈华平;卢艳华;曹一林;何金选;;亚甲基-双-(3-硝氨基-4-甲基呋咱)的合成与性能[J];火炸药学报;2011年04期 |
19 |
石从云;杨燕;张娇;王光辉;;CHF+O_2反应的理论研究(英文)[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1年06期 |
20 |
薛金强;尚丙坤;王伟;刘飞;王连心;;四嗪类高氮分子及离子含能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