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密等离子体的含温有界超Hartree-Fock自洽场原子结构
【摘要】:正研究等离子体辐射不透明度和状态方程的核心问题是原子结构计算问题。平均原子一直是主流模型, 但有缺陷:电子交换势一直停留在Fermi-Dirac统计基础上;自由电子与束缚电子的划分采用了经典判据; 电子间的自作用和自交换作用难以真正抵消;给出的能级、电子占据数、化学势特别是基态能量,很不准
|
|
|
|
1 |
周继璋;原子结构教学的几点建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2期 |
2 |
林子敬;谌季强;汪克林;;计算半导体表面杂化电子态的简单方法[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
3 |
杨燮龙,J.Jing,U.Gonser;穆斯堡尔对纳米固体结构与磁性的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1992年02期 |
4 |
陈达;纳米晶体原子结构及其温度的影响[J];科学通报;1995年12期 |
5 |
徐芳;靳建华;;“原子结构”教学中的探讨[J];内江科技;2011年01期 |
6 |
冯承天,张民生;原子结构的准粒子方案中l=6时的约化矩阵元<pl_θ‖θ~+‖p′l_θ′>[J];自然杂志;1985年03期 |
7 |
陈祥清;楼世洲;;α粒子碰撞实验对量子物理学发展的历史意义[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1期 |
8 |
王瑞旦;文根旺;王麓雅;;原子模型势理论中矩阵元计算的两个递推关系[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3年01期 |
9 |
张丽;李向东;;等离子体效应对碳的类氢离子能级的影响[J];光学学报;2006年11期 |
10 |
叶临;游云学;刘荣婷;;原子结构(玻尔理论)——基于“学”的教学设计[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5期 |
11 |
;关于在高中讲授“原子结构”的一些说明[J];物理;1953年05期 |
12 |
林辛未,殷传宗;原子结构的量子理论与量子力学间似是而非的矛盾及其解释[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2期 |
13 |
王麓雅;文根旺;;类氢离子体系的矩阵元和平均值的计算及向多电子原子或离子体系的推广[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1年03期 |
14 |
张建波;;浅析α粒子散射实验的前因后果[J];化学教学;2010年05期 |
15 |
朱万强;勾华;李华刚;张世仙;;大学化学“原子结构”教学中几个问题的讨论[J];化学通报;2010年10期 |
16 |
申明金;苏宇;;MATLAB在原子结构学习中的应用[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17 |
倪致祥;;《近代物理学中重大发现的再探索》连载⑨——探究原子内部的奥秘(下)[J];大学物理;2011年02期 |
18 |
李拥华,徐彭寿,潘海滨,徐法强,谢长坤;GaN(100)表面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J];物理学报;2005年01期 |
19 |
徐彭寿,李拥华,潘海斌;β-SiC(001)-(2×1)表面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物理学报;2005年12期 |
20 |
邱石军;;“多彩的物质世界”考点透析[J];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2008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