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陈渊  
【摘要】:正对理论上关于混合堆包层承受核行为能力所作预期的检验在设计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完整地模拟混合堆结构的积分实验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建立模拟装置是极其昂贵的,而且现有的D-T中子源的产额也远不能满足实验要求。因此需要建立多个实验装置,对理论设计从不同侧面进行检验。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金超;金鸣;王明煌;蒋洁琼;王国忠;邱岳峰;宋婧;邹俊;吴宜灿;FDS团队;;多功能聚变裂变混合实验堆FDS-MFX氦冷包层三维中子学初步设计与分析[J];核科学与工程;2011年02期
2 陈敬平;王雄;;快Z箍缩中子源混合堆界面研究进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年07期
3 牟艳红;付鹏涛;章剑华;杨朝文;;中子诱发TNT中轻核素反应的混合γ能谱模拟[J];核技术;2011年06期
4 孟宪芳;曾心苗;刘元理;秦培中;王强;郭广水;郑金美;许自炎;陆永俊;;~(252)Cf源中子辐照装置的设计及性能测试[J];核技术;2011年05期
5 刘忠恕;李红;贺良国;文湘闽;;某公司放射源库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J];中国辐射卫生;2011年02期
6 陈晓鹏;;原子能院 中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J];中国核工业;2011年06期
7 郭志峰;王海丹;;中小型核电反应堆的市场前景[J];国外核新闻;2011年05期
8 胡春明;童剑飞;余朝举;;利用中子共振谱实现动态系统内部的温度测量[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1年06期
9 谢菊英;程品晶;郑贤利;赵越;;中子检测方法应用于实验教学[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年02期
10 李娟;郭志英;梁月琴;于水;;贫铀在土壤中迁移的实验室模型改进[J];中国辐射卫生;2011年02期
11 马小强;艾尔肯·阿不列木;赵经武;马加一;李长园;;基于PGNAA法检测输油管道油垢厚度的初步实验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2 王苏;沈峰;;ADS次临界反应堆的中子共轭方程[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1年07期
13 赵沛楠;;创新提速核电站“粮仓”建设[J];中国投资;2011年08期
14 王明秋;徐家云;戴壮荣;张钰;杨尊勇;姚振强;姚茂莹;;用中子活化分析滤毒罐内化学毒物的方法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1年05期
15 吴茂嘉;何彬;欧阳晓平;陈亮;王冬;左广霞;;宽能谱高灵敏含硼塑料闪烁体探测器理论设计[J];核技术;2011年08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渊;;模拟混合堆包层部分结构的中子学实验[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8)[C];1998年
2 胡春明;姜亦祥;冯晰宇;;LiD中子源初步物理计算[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3 王明煌;蒋洁琼;金鸣;刘金超;陈忠;陈艳;邱岳峰;邹俊;曾勤;吴宜灿;FDS团队;;聚变裂变混合乏燃料燃烧堆(SFB)包层中子学设计与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孙红娟;罗小兵;李初;冯晓宁;;用金活化法测定加速器中子源的中子注量及MCNP4C修正[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6册)[C];2009年
5 贾文宝;;可移动式中子监测隐性爆炸物系统的初步探索与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集(下)[C];2004年
6 曾勤;邱岳峰;王国忠;邹俊;龙鹏程;胡丽琴;张延云;吴亮亮;何桃;范言昌;宋婧;倪木一;吴宜灿;FDS团队;;大型集成中子学程序系统VisualBUS研发进展[A];第四届全国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谈效华;戴晶怡;米伦;黄华国;谢超美;周明贵;;小型便携式稠密等离子体焦点中子源[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8 温中伟;王玫;林菊芳;刘荣;王大伦;蒋励;鹿心鑫;朱通华;;用~(235)U核裂变法测量水泥反射体中~(252)Cf中子源反射中子[A];第一届中国核技术及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摘要文集[C];2006年
9 刘虓瀚;兰礼;李初;王强;曾军;刘艺琴;罗小兵;;中子通量监测器在ITER装置中的原位中子学计算[A];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邱岳峰;应栋川;黄咸家;党同强;曾勤;吴宜灿;FDS团队;;ITER中子学分析研究进展[A];第四届全国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贾小波;聚变堆新型双回路交叉氦冷固态包层概念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2 兰长林;21.65MeV中子引起~9Be反应的次级中子双微分截面测量与分析[D];兰州大学;2009年
3 赵良勇;14MeV中子核反应数据的测量[D];兰州大学;2009年
4 徐蓉;低能强流脉冲离子束的发射度与离子比测量[D];北京大学;2008年
5 汤春桃;中子输运方程特征线解法及嵌入式组件均匀化方法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周培德;MOX燃料模块快堆嬗变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1年
7 师学明;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包层中子学概念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8 杨晓燕;快堆堆芯燃料管理优化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波;~(15)N(p,n)~(15)O反应中子源相关参数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姜校亮;~(252)Cf中子源慢化及屏蔽系统的蒙特卡罗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曹健;ADS次临界实验平台“启明星-1号”中子通量密度时空特性初步实验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6年
4 蒋励;工程模拟实验中D-T中子源的非期望中子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3年
5 韩静茹;ITER中国固态实验包层三维Monte Carlo中子学性能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6 马晓军;热喷涂层屏蔽γ射线与中子的实验研究[D];南华大学;2008年
7 彭凤梅;复合材料对14MeV中子源屏蔽的M-C模拟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8 刘春来;人体血液Na活化估算中子剂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李向龙;D-D中子发生器防护的MCNP模拟[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向艳军;神龙一号装置光激中子源用于中子共振测温可行性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毛黎;美创下中子源束流功率新纪录[N];科技日报;2007年
2 记者  陈磊;散裂中子源今年启动2011年建成[N];科技日报;2006年
3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 张昌明;60年为我国核科技发展建功立业[N];科技日报;2010年
4 ;聚变-裂变混合堆[N];中国冶金报;2001年
5 黄基尧;散裂中子源项目通过环评[N];东莞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朱广菁;人类获取核聚变能源需跨几道坎[N];大众科技报;2008年
7 主讲人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杜祥琬 本报记者 吴红梅 整理;核科学技术的“真善美”[N];新华日报;2009年
8 本报驻英国记者 刘海英;核能要重出江湖[N];科技日报;2010年
9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专家委专家 汤紫德;核能是什么?[N];人民日报;2011年
10 中国科学院原新技术开发局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 陈贺能;钍元素:核能开发三思路[N];北京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