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验快堆1/6.25比尺铝合金试验模型动力特性研究——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
【摘要】:本文采用一简单的弹簧——质体体系作为计算模型来等效代替中国实验快堆1/6.25比尺铝合金试验模型结构,引人结构容器的变形假设与确定的液动压力假设,应用虚位移原理导出体系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分析其动力特性,并与实践结果进行了对比。
|
|
|
|
1 |
;中国实验快堆“初步安全分析报告”事故分析[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8年00期 |
2 |
董建丽;;铿锵的合奏——中国实验快堆核岛安装纪实[J];中国核工业;2009年10期 |
3 |
董建丽;;十年磨一剑 铁壁铸辉煌——中国实验快堆主设备安装纪实[J];中国核工业;2008年02期 |
4 |
;速递[J];中国核工业;2011年07期 |
5 |
邓培坤,马明;1.12 中国实验快堆(CEFR)控制棒驱动机构初步设计任务书[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5年00期 |
6 |
杨志伸,秦静之,王明政,杨孔雳;中国实验快堆旋塞设计总图[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9年00期 |
7 |
马振权;;风雨中成长——中国实验快堆调试历程回顾[J];中国核工业;2010年07期 |
8 |
罗长森;;中国实验快堆取得突破性进展[J];中国科技产业;2010年11期 |
9 |
;科技部部长万钢视察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对中国实验快堆工作提出三点要求[J];中国科技产业;2011年08期 |
10 |
高镇同;虚位移原理在桿弹塑性弯曲变形上的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58年01期 |
11 |
杨福昌;中国实验快堆反应堆装置工况分析[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7年00期 |
12 |
杨红义,徐銤,黄祥瑞;中国实验快堆一级概率安全评价初因事件的确定与分组[J];核科学与工程;2004年03期 |
13 |
;《核科学与工程》总目次[J];核科学与工程;2010年04期 |
14 |
杨福昌,汪达志,许义军,张东辉;中国实验快堆堆芯稳态热工流体力学设计[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7年00期 |
15 |
程燕平,王春香;对“实位移是虚位移中的一个”传统提法的质疑[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16 |
官慧;;徐銤:演奏中国四代核电“狂想曲”[J];中国核工业;2010年07期 |
17 |
杨孔雳;;只要这种精神在,什么事情都难不倒我们[J];中国核工业;2010年07期 |
18 |
董镇;;关于虚力原理和虚位移原理的应用[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2期 |
19 |
鲍浣萍;中国实验快堆营运单位在设计、建造阶段中的质量保证[J];核标准计量与质量;1997年01期 |
20 |
杨红义;中国实验快堆动态模拟系统的建立[J];原子能科学技术;199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