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宁国民杨世松陈国金李智民秦华刚  
【摘要】:铜绿山古矿冶遗址2006年下半年地面开始变形,形成三号路滑坡、草坪—速凝剂厂沉陷、博物馆不均匀沉降三个变形区。地面变形过程具有拉张开裂、沉降下陷和顺时扭转三大力学特点,裂缝分布遵循与所在西边坡平行、向临空面倾斜、近坡密远坡疏三项变形规律,是遗址西边坡侧向扩张、发生右旋式倾斜所致,其主要原因是遗址西侧矿坑长期露天和井下开采生产降低边坡稳定性在爆破震动和坡顶加载作用下引起。通过查找原因,采取了监测巡视、暂停采矿、打击盗采、宣传教育、削方减载等多项软硬应急对策,暂时控制了地面加剧变形的态势。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国光;;挂网锚喷在高边坡崩塌病害治理的实践[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年03期
2 李蒲健;白兴平;陈永福;谢维科;石立;周文莉;;拉西瓦水电站天然高边坡发育特征及工程处理研究[J];水力发电;2009年11期
3 任德记;隔河岩电站厂房高边坡孔口位移回归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9年03期
4 杨建林;;地质高边坡滑坡的防治[J];劳动保护;2007年01期
5 曹伟轩;李冬峡;吴世泽;王世华;;下坂地导流与溢洪洞高边坡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J];水利技术监督;2008年03期
6 罗丹;;高边坡稳定性的研究现状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1期
7 韦楼;蒋廷球;;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对比研究——简化BISHOP法和简化JANBU法[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12期
8 徐卫亚,蒋晗,谢守益,姜平;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变形预测人工神经网络分析[J];岩土力学;1999年02期
9 陈涛;金亮星;;湘西某滑坡整治深部位移监测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10 江凯;;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某高边坡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12期
11 胡厚田;王安福;刘涌江;赵晓彦;;花岗岩类土质高边坡稳定性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12 荆志东;王春雷;谢强;;基于应力影响系数法的高边坡临界滑动面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0年01期
13 沈小雷;郑军华;蔡坤华;;预应力锚索在高边坡滑坡治理中的应用[J];公路;2010年09期
14 韦臣;;某市政工程高边坡滑坡勘察分析及处理综述[J];山西建筑;2009年17期
15 郭文斌;曾凡宇;钟祥君;;官地矿选煤厂槽仓高边坡变形机理及治理[J];煤炭科学技术;2009年11期
16 陈川;;高边坡坡脚回填对其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年08期
17 梁敬方;;新桥矶山露天矿底盘高边坡最终稳定坡角的探讨[J];上海地质;1984年02期
18 王兆云;陈芳;;浅析黄土高边坡变形破坏的基本形式及其机理[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年10期
19 赵志峰;邵光辉;;改进的灰色模型在小样本数据预测中的应用[J];路基工程;2009年05期
20 程涛;;体育馆高边坡的稳定分析[J];建筑技术;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国民;杨世松;陈国金;李智民;秦华刚;;控制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地面加剧变形的应急对策[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邓辉;巨能攀;涂国祥;;某高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及整治对策探讨[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文海家;李鑫;赵亮;;山地城市高边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4 林清华;;观音山高边坡岩体开裂的地质分析[A];中国典型滑坡[C];1986年
5 蔡耀军;范中原;;高边坡勘测、监测与加固处理[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边坡变形趋势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6 朱文锋;田斌;赵欣;;雅砻江官地水电站料场边坡南东坡段稳定性分析[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8年
7 李博;;政府发布地震短临预报的评判准则及其应急对策[A];中国减灾与新世纪发展战略——首届“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彭永中;曹昆兴;;2000年10月陇川西5.8级地震预报及应急对策[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9 谈小龙;;GIS支持下的大型高边坡安全监测预警模型研究[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钟祥君;徐杨青;;巴东新城地层、构造与高边坡变形破坏关系[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崇坤;高边坡的设计与施工[D];四川大学;2002年
2 杨涛;工程高边坡病害空间预测理论及其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红;南山地质灾害预测及应急对策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2 刘寒鹏;金堆城排废场人工填土高边坡动力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3 刘雪岭;略阳电厂高边坡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4 王红梅;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4年
5 张冰冰;环保型、防护式棚洞力学行为分析及工程措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6 李佳;非饱和原状黄土垂直边坡土压力及坡顶浸水渗透规律的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7 张晓晖;破碎岩体和人工堆渣复合高边坡动力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8 郭长宝;滇藏铁路金沙江河谷段工程地质条件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年
9 付超;岩质高边坡开挖与支护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10 张毅;降雨条件下土质高边坡的渗流与稳定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郭小勇;大冶有色铜绿山矿向质量管理要效益[N];中国矿业报;2008年
2 郭小勇;大冶有色接替资源开发提速[N];黄石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赵凡;有创新才有喜悦[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4 严圣禾;日本防震救灾体制面面观[N];光明日报;2008年
5 孙忠义;铜绿山矿环保与生产同步发展[N];黄石日报;2011年
6 段佳;从汶川大地震谈人与自然关系[N];大众科技报;2008年
7 本报实习生 吴宇桢;连睡觉都似乎睁着一只眼[N];文汇报;2011年
8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 李景卫;新西兰应对“黑暗的一天”[N];人民日报;2011年
9 刘然;多举措加强汛期地灾防治[N];中国矿业报;2009年
10 谢涛 记者 高永彦;县国土资源局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N];六盘水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