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裂隙岩体三向渗透系数在水利水电勘察设计中的应用

马国彦  
【摘要】:正前言修建在沉积岩及其变质岩上(内)的水利水电工程都会遇到层状裂隙岩体的许多水文地质问题。虽然不少有识之士早已发现这类岩体的渗透性是各向异性的,但由于对极为复杂的岩体裂隙缺少适当的研究方法,迄今尚未见到有人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三向渗透系数来表征裂隙岩体各向异性的渗透特征。自1985年到1990年间,在广泛研究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黄河小浪底工程为重点,进行了大量的室内外试验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世界上首先获得了一大批层状裂隙岩体三向渗透系数,使我们有办法解决水工设计,特别是渗控工程设计和确定地下洞室外水压力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毛邦燕;许模;屈平;周洪福;;利用渗透张量法求取裂隙岩体渗透系数的随机误差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2 林喜荣;裂隙岩体水下爆破施工体会[J];水运工程;1997年05期
3 盛金昌,速宝玉,赵坚,詹美礼;溪洛渡拱坝坝基渗流-应力耦合分析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4 王媛,徐志英,速宝玉;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分析的四自由度全耦合法[J];水利学报;1998年07期
5 盛金昌,速宝玉,魏保义;基于Taylor展开随机有限元法的裂隙岩体随机渗流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6 朱珍德,徐卫亚;裂隙岩体渗流场与损伤场耦合模型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宋战平,李宁,陈飞熊;高拱坝坝肩裂隙岩体的三维非线性抗震稳定性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8 蒋中明;冯树荣;傅胜;陈胜宏;;某水工隧洞裂隙岩体高水头作用下的渗透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3期
9 杨米加,贺永年;蒙特卡洛模拟的随机性及裂隙岩体渗透张量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1999年04期
10 朱珍德,孙钧;裂隙岩体非稳态渗流场与损伤场耦合分析模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9年02期
11 付贵;;裂隙岩体渗透性理论研究进展[J];地下水;2011年04期
12 罗剑;裂隙岩体二维渗流水力学理论模型研究[J];给水排水;2002年10期
13 王媛,刘杰;重力坝坝基渗透参数进化反演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3年05期
14 柴军瑞;裂隙岩体坝基渗流分析[J];地下空间;2001年04期
15 肖扬,毛文然,王恩志;回龙蓄能电站上水库裂隙岩体三维渗流研究[J];红水河;2003年03期
16 陈兴周;李宝国;董源;韩鹏辉;杨建东;;裂隙岩体水-岩传热分析[J];西北水电;2007年03期
17 梁杏;钟嘉高;施裕兵;孙蓉琳;杨建;;四川自一里水电站气垫式调压室围岩渗透性评价[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8 刘世煌;裂隙岩体渗流模型及渗流参数的现场试验研究[J];水力发电;1996年08期
19 胡云进,速宝玉,詹美礼;裂隙岩体非饱和渗流研究综述[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20 盛金昌,速宝玉,赵坚,詹美礼;渗流应力耦合分析在溪洛渡电站坝址区的应用[J];岩土力学;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国彦;;裂隙岩体三向渗透系数在水利水电勘察设计中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三)[C];1992年
2 符平;杨晓东;;裂隙岩体水泥灌浆效果评价及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傅旭东;魏宁;;高水头下岩体渗透特性及数值模拟[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李康宏;柴军瑞;;裂隙岩体非饱和渗流模型研究简述[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5 王媛;王学潮;刘杰;;裂隙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全耦合参数反问题[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先珊;;基于DDA的裂隙岩体非饱和渗流应力耦合模型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王环玲;徐卫亚;童富果;;泄洪雾雨作用下边坡饱和非饱和非稳定渗流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翦波;李体建;;裂隙岩体高压压水试验研究[A];2007年湖南水电科普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刘先珊;孔建;林耀生;;降雨过程中的岩质边坡渗流分析及稳定性评价[A];第六届全国地面岩石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岩土力学与工程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吕锋;王军怀;;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裂隙岩体工程地质性质研究及其应用[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芳;高坝坝区硬脆性裂隙岩体的流变强度时效模型及工程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陆晓敏;基于块体单元法的裂隙岩体数值模拟及其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3 罗平平;裂隙岩体可灌性及灌浆数值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王环玲;高坝泄洪雾雨作用下饱和非饱和裂隙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 柴军瑞;大坝及其周围地质体中渗流与应力场耦合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6 胡云进;裂隙非饱和渗流试验研究及有地表入渗的裂隙岩体渗流数值分析[D];河海大学;2001年
7 陈伟;裂隙岩体灌浆压力及其稳定性控制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张卓;泄洪雾化影响下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与预测[D];天津大学;2005年
9 宋晓晨;裂隙岩体渗流非连续介质数值模型研究及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4年
10 王颖;变容压力脉冲渗透系数测量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伟;裂隙岩体渗流等效性及数值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李涛;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数值分析及工程应用[D];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05年
3 王艳丽;基于离散单元法的裂隙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米健;裂隙岩体流固耦合参数反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车友明;基于现场示踪试验的水库渗流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伍美华;基于水—岩耦合理论的坝基防渗帷幕优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7 段斌;大岗山高拱坝及地下厂房渗流控制方案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许增光;岩体三维裂隙网络非稳定渗流场与温度场耦合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9 李明波;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左岸坝肩岩体渗透结构模型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唐泉涌;溶质运移示踪方法研究小浪底坝基渗漏通道[D];河海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自凝灰浆的研究及应用[N];科技日报;2006年
2 史小平;先天不足 后天失调[N];人民长江报;2006年
3 李卫文;北易水工地上的橄榄绿[N];中国水利报;2007年
4 宗民;土工合成材料用于坝体防渗与排水技术[N];中国水利报;2004年
5 吴瑞 张海臣;中山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被评为优良工程[N];延安日报;2007年
6 ;土石坝渗漏控制技术[N];中国水利报;2008年
7 刘如春关超;广东704队“医治”36座病险水库[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8 记者 李志宏;叶河中游渠首西岸工程全面动工[N];喀什日报(汉);2008年
9 丁一新;土工布中的新葩——新型框格模袋[N];中国水利报;2000年
10 赵新生 王力 鄄城黄河河务局;土工织物在滚河防护工程中应用的初步研究[N];菏泽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