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腐酸和湖泊微孔水对Fe(Ⅱ)还原Cr(Ⅵ)为Cr(Ⅲ)的影响
【摘要】:本文研究发现在厌氧的条件下Fe(Ⅱ)与可溶性有机质结合的复合物能够将Cr(Ⅵ)还原为Cr(Ⅲ)。在萨旺尼河水黄腐酸(SRFA)和Pony Lake黄腐酸(PLFA)存在的情况下,Fe(Ⅱ)能够将Cr(Ⅵ)快速地还原(几分钟)。Fe(Ⅱ)与溶解性有机质共存的体系不一定比F e(Ⅱ)单一的体系具有更强的还原力,这取决于氢氧化亚铁是否形成(依赖于体系的pH),因为氢氧化亚铁是一种比Fe(Ⅱ)与溶解性有机质更强的还原剂。溶解性有机质的存在同时也影响了Cr(Ⅲ)的还原机制,在pH值为5、5.5和6的情况下,萨旺尼河水与Fe(Ⅱ)的存在体系比Pony Lake黄腐酸与Fe(Ⅱ)的体系具有更强的还原力。在Fe(Ⅱ)与黄腐酸的反应体系中Fe(Ⅱ):Cr(Ⅳ)的化学计量比不为3:1,分析其原因为反应中产生的Fe(Ⅲ)被黄腐酸中一些物质重新还原为Fe(Ⅱ)。沼泽地沉积物进行厌氧提取得到的(Old Woman Creek EstuarineReserve Huron)沉积物孔隙水能够将Cr(Ⅵ)更快地还原,研究发现其中含有更多的Fe(Ⅱ)和可溶性有机质。这些研究数据表明,自然界中富含Fe(Ⅱ)和可溶性有机质的孔隙水对非生物态的Cr(Ⅵ)有着更强的还原力,Cr(Ⅵ)能够很快地被还原,是自然环境中Cr(Ⅵ)被还原的主要途径;而生物态的Cr(Ⅵ)的还原过程则较慢。
|
|
|
|
1 |
;含汞废水的处理方法[J];国外金属矿选矿;1985年08期 |
2 |
李爱英,王淑云,李中保;COD_(Cr)测定中排除氯离子干扰的进一步探讨[J];油气田环境保护;1998年04期 |
3 |
朱江涛;王晓晖;田正斌;阙勇明;;SNCR脱硝技术在大型煤粉炉中应用探讨[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6年01期 |
4 |
陶政修;唐耀文;;湿法炼锌渣中回收锌铟的研究[J];湖南有色金属;2006年03期 |
5 |
;农用废薄膜作高炉还原剂[J];化工时刊;1997年04期 |
6 |
张金凤;杨曦;郑伟;高颖;;水体系中Fe(Ⅱ)/K_2S_2O_8降解敌草隆的研究[J];环境化学;2008年01期 |
7 |
谢成根,李淮芬;反向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微量甲醛[J];中国环境监测;2004年03期 |
8 |
葛建团,曲久辉,徐敏;Fe(Ⅱ)强化声化学降解偶氮染料酸性红B的研究[J];环境科学;2004年04期 |
9 |
陈德泰;;关于用气体还原剂CO还原铁氧化物的最低还原剂过量倍数n值[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1982年01期 |
10 |
曹美藻;张景辉;朱志平;;WT-100型催化还原剂处理工业生产中高浓度NO_x废气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1年05期 |
11 |
凌婉婷,徐建民,高彦征,汪海珍;溶解性有机质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02期 |
12 |
张小云,石华,罗婕,魏学锋;用植物多糖作还原剂处理含铬钴废水的研究[J];矿冶工程;2004年02期 |
13 |
许中坚,刘广深,刘维屏;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的环境特性与行为[J];环境化学;2003年05期 |
14 |
孙曰圣;二氧化硫脲在还原染料染色中过还原問題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1984年03期 |
15 |
朱韵芬,王振权;土壤中硅的比色法测定中若干问题[J];土壤;1986年05期 |
16 |
;治理高浓度NO_x的WT-100型催化还原剂通过鉴定[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0年03期 |
17 |
丁朋果;张育婵;;燃煤电厂SCR脱硝还原剂种类及其工程应用[J];能源与环境;2011年02期 |
18 |
李桂琼;刘长荣;;利用含 Cr~(6+)废水生产铬绿[J];江苏化工.市场七日讯;1989年04期 |
19 |
解永刚;程慧;;火电厂SCR脱硝还原剂的选择与比较[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0年05期 |
20 |
杨广平,张胜林,张林生;含铬废水还原处理的条件及效果研究[J];电镀与环保;200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