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泥炭改良沙土的研究

赵红艳  李建伟  于文喜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考察不同剂量(0%、 5%、8%、10%)的泥炭对混合沙土(沙土:校园土=4:1)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泥炭能提高混合沙土的持水能力,降低沙土的pH值和容重,增加沙土的有机质、速效氮和腐植酸含量;与对照相比,施入泥炭对盆栽作物-白菜的生长和生物量都有促进作用,其中在白菜生长前期,8%的泥炭处理是最佳方案,而在白菜生长后期,10%的泥炭添加量具有明显的后劲。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纳田殊;白俄罗斯的泥炭工业[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96年05期
2 杨福有,李彩凤,刘璐;陕西泥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畜牧兽医杂志;2004年02期
3 周昆叔;中国北方全新世泥炭形成的初步研究(英文)[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5年04期
4 马世敏;东北泥炭和沙地古土壤发育的对比与全新世干燥度变化[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1994年02期
5 王耕,肖瑜;辽宁省泥炭资源及其利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6 宋晓敏,张学才,马建华;泥炭的水解工艺[J];安徽科技;1995年10期
7 马秀欣;泥炭资源的分布及应用[J];中国煤炭;1998年09期
8 尹怀宁;泥炭对沙地、盐碱地土壤改良的影响[J];中国煤炭;1999年05期
9 马秀欣;泥炭资源的综合利用[J];当代矿工;1999年07期
10 ;泥炭对磷矿有效磷测定的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01期
11 金庆权,孙铁男,康洪学;黑龙江省的泥炭资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1年02期
12 张则有,曹圉,A·B·基叶科维奇,Г·А·索科洛夫;泥炭在农业上的开发与利用[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13 符文侠,王玉广,刘国海;辽宁沿海泥炭堆积与全新世海面变化[J];黄渤海海洋;1995年02期
14 张则有,李宜垠,E·Φ·多里多维奇,王树生;泥炭和腐泥在医学上的应用[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15 赵红艳,冷雪天,王升忠;长白山地泥炭分布、沉积速率与全新世气候变化[J];山地学报;2002年05期
16 陈伏生,王桂荣,张春兴,曾德慧;施用泥炭对风沙土改良及蔬菜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3年04期
17 刘永和,孟宪民,王忠强;泥炭资源的基本属性、理化性质和开发利用方向[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年02期
18 马学慧 ,胡金明;第十二届国际泥炭大会——泥炭地的合理利用 芬兰 坦佩雷(2004年6月6~11日)[J];湿地科学;2003年02期
19 马秀欣,赵宏波;我国泥炭、褐煤和风化煤的资源优势及其应用领域[J];中国煤炭;2004年09期
20 林恒生;王作周;曹翠玉;周啓崑;;铵化泥炭肥效试验的初步报告[J];科学通报;196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红艳;李建伟;于文喜;;泥炭改良沙土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文传玺;刘峙嵘;桑国辉;;铀酰在泥炭上的吸附行为[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5册)[C];2009年
3 林庆华;洪业汤;朱咏煊;洪冰;王羽;冷雪天;;若尔盖高原泥炭δ~(13)C序列与10000年的气候记录[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4 朱京涛;常学东;朱通顺;;发酵黄腐酸与泥炭黄腐酸对铁(Fe~(2+))的螯合性能比较[A];第二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会议交流文集[C];2002年
5 孔晶晶;裴志国;温蓓;单孝全;张淑贞;;磺胺嘧啶和磺胺噻唑在土壤中吸附行为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环境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孙向丽;张启翔;;菇渣和锯末作为丽格海棠代用基质的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08——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辉霞;孙英杰;李捷;;泥炭、粉煤灰在污泥堆肥中应用初探[A];第七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赵红艳;郝亚玲;安玉龙;张晓强;陈伯伦;;泥炭花卉育苗营养土的性质及其在草花上的应用效果[A];第八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9 孙广友;罗新正;R.E Terner;;泥炭纹泥构造在中国首次发现[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李瑞波;;生物腐植酸技术在绿色环保肥料开发中的作用[A];第六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卜兆君;东北贫营养泥炭沼泽几种植物的种群生态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咸翼松;施用泥炭对土壤镉形态及其植物有效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8年
3 熊集兵;低温条件下组合式人工生态系统对二级出水氮磷的去除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尹少华;高尔夫球场果岭根系层优化配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5 刘庆超;三种重要盆栽花卉的有机代用基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6 王茂春;有机硫在石油烃类生成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7 蔡为明;覆土基质特性对蘑菇菌丝产量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李谦盛;芦苇末基质的应用基础研究及园艺基质质量标准的探讨[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9 殷峻;生物滤塔处理恶臭气体及微生物学机理[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书杰;小兴安岭红星林业局不同泥炭类型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2 孙丽;泥炭和植物改良煤矿废弃地基质的生态效应试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辉;长白山西麓哈尼上层泥炭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标识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俊文;插入热管对沙土传热特性影响的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夏丹丹;泥炭酸度调节与应用技术开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洪冰;单种属泥炭纤维素碳稳定同位素组成与全新世青藏高原东部西南季风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7 许涛;不同环境样品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气候环境意义[D];兰州大学;2008年
8 杨逵;有机—无机复合保水剂的保水性能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9 马力;运动场砂基坪床的成分配比及理化性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10 胡志勇;泥炭对废水中结晶紫和亚甲基蓝的吸附规律研究[D];南华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大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苗销售副经理 刘成;与进口泥炭相比,国产泥炭的价格优势十分明显,一般我们都将进口和国产泥炭混合使用。但国产泥炭容易感染真菌,怎样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N];中国花卉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寇亚琴;国产泥炭生产也应有精品意识[N];中国花卉报;2007年
3 寇亚琴;国产泥炭仍需努力[N];中国花卉报;2008年
4 刘宝效;泥炭应用前景广阔[N];中国花卉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寇亚琴;进口泥炭指标透明有口碑 带动销量大幅增[N];中国花卉报;2007年
6 杜滨宁 于宁楼 万杰;泥炭营养土大有可为[N];中国绿色时报;2003年
7 ;泥炭在农业上的用途[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8 金伍月  ;优质泥炭的感官判断和指标测定 [N];中国花卉报;2003年
9 文 君;泥炭营养土大有可为[N];经理日报;2003年
10 寇亚琴;国产泥炭亮出新面孔[N];中国花卉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