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强化政府环境责任——修改《环境保护法》的一个视角

钱水苗  沈玮  
【摘要】:我国环境法律施行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是政府环境责任的缺失,应当将《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和这一现状的改变结合起来,在《环境保护法》中强化政府环境责任。笔者首先从政府责任的概念出发界定了政府环境责任的涵义,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分析了为什么要强调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介绍了美、日、俄的环境基本法在政府环境责任方面值得借鉴的规定。鉴于我国的国情,《环境保护法》应当规定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的政府环境责任,重点构建了积极层面的政府环境责任体系:提供环境公共产品(服务),执行各项决策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信息公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爱年,胡春冬;中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比较研究[J];时代法学;2004年01期
2 王韶华;苏颖;李贵宝;;中国环境保护法与俄罗斯联邦环境保护法的对比[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1期
3 史娜;;关于光污染立法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年05期
4 ;《环境影响评价法》9月实施[J];建设科技;2003年09期
5 游成龙;;如何适用《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项实施行政处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解说之七[J];环境;2000年11期
6 张庸;解读《环境影响评价法》[J];环境导报;2003年17期
7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法》9月1日起施行[J];国土资源;2003年09期
8 陈跃;刘大银;;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对环境保护实施的影响及对策[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吴宝安;姚爱国;;城乡规划行政许可条件若干问题初探——从沈某等182人诉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案谈起[J];城市规划;2008年01期
10 ;关注环境影响评价法[J];经济师;2002年05期
11 钱水苗;;政府环境责任与《环境保护法》的修改[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2 刘瑾;江敏;范巍;;英国油气管道环境保护立法研究[J];中国石油企业;2010年12期
13 桑原勇进,金永明;中日环境影响评价法比较研究[J];政治与法律;2002年01期
14 艾文波;;环保立法受阻:远见抵不住现实的短视[J];民主与科学;2007年06期
15 李艳岩,哈书菊;中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评析[J];求是学刊;2004年04期
16 向佐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初探[J];行政论坛;2004年06期
17 张学超;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J];沿海环境;2002年12期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J];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2年06期
20 唐曼丽;对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若干建议[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水苗;沈玮;;强化政府环境责任——修改《环境保护法》的一个视角[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2 汪劲;;环境影响评价法:公众参与程序与制度的完善[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3 谢伟;;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保障初探[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4 彭秀坤;;关于建立地方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的立法构想[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5 朱谦;;环境公共决策中信息公开的价值与规范研究——基于近年来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争端个案的解读[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彭光明;;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听证制度及我国的借鉴[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7 杨顺起;;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顾向一;陶蕾;;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由厦门海沧PX项目迁址建议议案引发的思考[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9 马燕;代杰;;论金融危机下的环境法治[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舒曼;;依法治林的伦理基础浅析与法治问题研究[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生军;我国西部地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法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金艳;我国环境影响评价若干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3 赵丽霞;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4 王蕴波;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张忠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6 袁志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7 韩爱青;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6年
8 郭浩;论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法律制度[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9 彭弘;论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法律制度[D];重庆大学;2005年
10 邹甜;正当程序与环境行政听证制度[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士安;加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N];中国环境报;2000年
2 国家环保总局;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并已投产的应处罚[N];中国环境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吴坤;政策和规划也要环境影响评价[N];法制日报;2000年
4 记者黄勇;清洁生产标准应纳入环境影响评价[N];中国环境报;2002年
5 孙佑海(作者为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主任);关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N];中国环境报;2002年
6 王凤春;完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强化环境影响评价的权威性[N];中国环境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王娅;中国环境管理的新发展[N];中国环境报;2002年
8 王冬梅;公众参与是推进环保的巨大动力[N];工人日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李晶;我们有权拒绝生活在污染里[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10 国家环保总局;建设密封型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N];中国环境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