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西方隐喻研究管窥

彭增安  
【摘要】:正隐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不只局限在修辞学领域,文学、美学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学科都关注着隐喻的发展。这种现象非常有趣。为什么以前没有引起学界的注意?为什么隐喻现在处于一种尴尬境地:隐喻如此重要,但隐喻的本质和功能是什么?甚至连隐喻的定义都没有。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隐喻研究的历史(主要从哲学的角度),然后再看一下隐喻研究的新发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胜高;谭文芬;;西方隐喻研究理论概述[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杨卫东;戴卫平;;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年12期
3 曾红霞;;隐喻在致使句的扩展中的作用[J];怀化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陈正金;;从认知角度看隐喻与中学英语教学[J];知识经济;2010年01期
5 温凌云;;从隐喻的认知解释看英语词汇教学[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32期
6 赵彦荣;;浅析英语修辞格中的隐喻(Metaphor)[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02期
7 李诗平;隐喻的结构类型与认知功能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1期
8 刘宇红;隐喻研究的哲学视角[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孙志农;仇旭;;当代隐喻研究的两种路径[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刘平;;Lakoff笔下隐喻的特点、问题及启示[J];宿州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1 陆汉英;;英语与法语中“光”的概念隐喻的相似性研究[J];法国研究;2007年02期
12 梁改萍;;论隐喻在英语经济类报刊文章中的应用[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13 曾曙静;;高职英语中隐喻的调查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S3期
14 王金凤;;诠释学视域中的隐喻[J];求索;2009年04期
15 孙芳琴;;跨文化非言语交际中的隐喻联想[J];贵州文史丛刊;2009年03期
16 周振芳;;隐喻的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17 肖群;;中国奥运文化的隐喻象似性分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18 陈俐智;杨锦华;;隐喻的普遍性及其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34期
19 刘芳;;隐喻研究观点综述[J];考试周刊;2010年02期
20 马丽;;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增安;;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西方隐喻研究管窥[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2 李文奎;;亚里斯多德的德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杨成虎;;喻体的事件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于云玲;杨一博;;哲学视角中的隐喻——从修辞隐喻到认知隐喻[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5 丁立群;;技术实践论:另一种实践哲学传统——弗兰西斯·培根的实践哲学[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丁立群;;论人类学实践哲学——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性质[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7 刘先宽;孙若红;;网络交流语的隐喻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8 李文奎;;外国教育家论教育、人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彭懿;;《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新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童山东;曾玉章;;亚里斯多德《修辞学》与刘勰《文心雕龙》语言风格论美学思想比较[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扬锦;汉语词汇隐喻的认知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徐慈华;选择与适应[D];浙江大学;2007年
3 常凌;自恋时代:大众文化中的疾病隐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赵来文;论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价值之多重借鉴[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万绍和;从古代正义到现代正义[D];浙江大学;2004年
6 王霜梅;汉语定中结构的认知隐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晓冬;感性智慧的思辨历程[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8 陈庆勋;艾略特诗歌隐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宗金;心理学的意义空间[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李艳芳;批评性语篇分析修辞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妍;中英成语隐喻对比研究及翻译[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胡燕;从认知角度探讨文学作品中英语词汇及其隐喻意义[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刘洋;对隐喻本质的重新思考[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4 马立敏;汉语者英语学习中母语迁移的隐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5 朱红雷;《红楼梦》中隐喻的可译性降低的原因探讨[D];西南大学;2009年
6 郭威;惠特曼诗歌中隐喻的认识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7 彭静;诗歌隐喻的功能性解读及其认知理据[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冯向东;词汇教学理论及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7年
9 赵佳;英诗中的隐喻及其汉译[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丽;新闻英语隐喻翻译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衍明;以新眼光打量美学经典[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王钧林;儒家伦理的普世价值[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附:王卫东答肖鹰质疑[N];中华读书报;2005年
4 谭小芳;企业分工的精髓[N];民营经济报;2009年
5 于祺明;基督教与理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6 陈光明;宜居城市并非“千城一面”[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7 王延辉;情境原非寻常论[N];光明日报;2008年
8 尚莱茵;形形色色的宇宙学说[N];大众科技报;2002年
9 白兰;魅力哲学[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10 孙绍振;从语文高考变革看课外阅读的趋势[N];中华读书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