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科恩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分析

陈伟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人们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思考远远多于并深于对其基本概念的思考,那么,从逻辑和哲学的层面上来看,究竟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呢?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科恩(Gerald Allan Cohen)在其代表作《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中首次给出了明确的分析和界定,这也是准确地理解其"发展命题"和"首要性命题"的逻辑前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中青 ,蒋在哲;“生产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反过来对生产力也起决定作用”是新观点吗?——与齐振海、刘继岳二同志商榷[J];社会科学辑刊;1981年02期
2 王翠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中介环节[J];教学与研究;1990年03期
3 赵吉惠;;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4 赵洪亮;;对生产力标准的辩证理解——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薛吉生;;浅谈生产力发展的动力[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6 朱连增;;有个性的个人与偶然的个人——试析唯物史观视阈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矛盾的承受者[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司徒锡钧;;生产力发展的几个特点[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8 罗伯特·韦尔;李秀玲;;解放生产力[J];教学与研究;2010年02期
9 林青山;论矛盾双方新旧之分的命题的由来和实质[J];东岳论丛;1981年06期
10 雷宗隆;抓住要点 搞好《社会发展简史》的复习[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9年03期
11 王能昌;;试论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12 王和强;;“规律”还是“规则”——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科学理解与逻辑阐述[J];理论月刊;2009年05期
13 汤再林;社会基本矛盾推动历史的发展[J];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01期
14 肖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J];理论视野;1998年03期
15 赵政;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8年S1期
16 刘吉斌;;论生产力的决定[J];生产力研究;2008年05期
17 章猷才;;社会发展理论的深层阐释[J];科学决策;2008年12期
18 张萌;王彦;;关于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分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8期
19 贺汉魂;皮修平;;生产力概念的马克思主义人本分析[J];学术交流;2006年01期
20 韩巍;;生产力与人类社会发展[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科恩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分析[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2 漆建虹;;试论合理化建议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3 李京文;;中国生产力发展国际论坛闭幕词[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专辑[C];2005年
4 陈忠宁;;生产什么——生产力理论研究的另一维度[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孙大伟;;生态生产力是最大的生产力[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6 ;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3届年会暨中国生产力发展国际论坛会议总结[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专辑[C];2005年
7 原道谋;;21世纪生产力发展方针的热力学思考——兼论环保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条件-有控物质消费[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二届年会专辑[C];2003年
8 庄鸿湘;;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看科学发展观[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泊溪;;生产力发展的若干思考[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10 陈胜昌;;生产力理论创新的精萃之作——《生产力学》序Ⅳ[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志亮;中国生产力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刘士文;创新实践社会发展动力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孔伟;信息技术视域中的社会生产方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冷梅;关于马克思生产概念的存在论思考[D];复旦大学;2006年
5 李华荣;柯亨技术批判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6 李凯;唯物史观的因果解释模式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徐彦伟;表象与询唤[D];吉林大学;2008年
8 姜佑福;论马克思与黑格尔“历史观念”的基本差别[D];复旦大学;2006年
9 郭友聪;科学发展观[D];复旦大学;2007年
10 李成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本学解读[D];清华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琳;论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哲学意蕴[D];辽宁大学;2011年
2 张改萍;智能化生产力对人的自由发展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朋光;人文生产力刍论[D];西南大学;2010年
4 潘亚军;人学视域中的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吴成达;论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伦理向度[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均德;论马克思的实践生产力观[D];西南大学;2007年
7 尚大勇;对反科学主义的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戚盼姣;浅析马克思生产力发展理论的得失及启示[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李六军;现代科学技术背景下人的全面发展研究[D];延安大学;2009年
10 王丽娟;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物质生产”范畴[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军 河南财经学院教授;完善生产关系须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N];中国改革报;2008年
2 文魁;要多研究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生产关系问题[N];贵阳日报;2006年
3 庞元正;创新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课题[N];人民日报;2006年
4 徐圻;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N];贵州日报;2006年
5 常修泽;论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人自身解放发展的互动[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6 孙伟平;信息时代唯物史观的新发展[N];浙江日报;2007年
7 记者 刘丽娜 张艾阳;世界生产力大会举行分组论坛[N];辽宁日报;2006年
8 曾淑花;哲学中心转向意味着什么?[N];中山日报;2008年
9 本报评论员;追求科学持续地发展生产力[N];沈阳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佟丽春;在经济全球化中追求科学持续地发展生产力[N];中国信息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