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3+)掺杂对纳米ZnO形貌及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摘要】:以硝酸锌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采用均匀沉淀法分别制备了未掺杂的纯纳米ZnO粉体和Bi~(3+)离子掺杂纳米ZnO粉体。XRD、TEM分析及光催化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纯相纳米ZnO粉体和Bi~(3+)掺杂纳米ZnO粉体均为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掺杂并未改变ZnO的晶系结构;但对其晶粒形貌产生了影响,除了球状形貌外,还产生了大量长短不一的棒状结构。与纯相纳米ZnO相比,Bi~(3+)的掺杂降低了其光催化活性,在80min光照下MB的降解率已经由68.26%降低到10.02%,但随着Bi~(3+)掺杂量的增加,其光催化活性有所改善,当掺杂量达到3%时,光催化降解率重又升高到46 98%。
|
|
|
|
1 |
范高超;陈洁;黄在银;姜俊颖;李艳芬;;纳米氧化锌的标准摩尔生成焓[J];无机化学学报;2011年08期 |
2 |
郭莉;王丹军;闫龙;付峰;强小丹;刘启瑞;;ZnO纳米晶的面催化活性特性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1年04期 |
3 |
景晓燕;张璐璐;郭慧明;王君;;CMC辅助纳米ZnO粒子的制备及表征[J];应用化学;2007年06期 |
4 |
双丹;朱星星;;纳米ZnO的制备及退火温度对结晶的影响[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5 |
姜秀平;高艳阳;贾素云;;乙二胺对溶胶-凝胶法制纳米ZnO形貌的影响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7年01期 |
6 |
双丹;王金斌;黄贵军;;纳米ZnO的制备及Raman光谱分析[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
7 |
聂天琛;姚超;李锦春;杨绪杰;陆路德;汪信;;葵二酸对纳米ZnO的有机表面修饰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7年11期 |
8 |
李彦生;刘海环;焦贞华;;离子交换法制备纳米ZnO及其光催化性能[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
9 |
周幸福,韩爱杰,褚道葆,顾家山,林昌健,田中群;电合成系列锌配合物及纳米ZnO的制备[J];化学学报;2002年11期 |
10 |
辛显双,周百斌,肖芝燕,徐学勤,吕树臣;纳米氧化锌的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3年05期 |
11 |
曹明澈;李大光;郭清泉;赖桂堂;;流变相反应制备纳米ZnO及其表征[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12 |
杨玲,毛健,侯廷红,张小丽,王彬,涂铭旌;稀土铈掺杂纳米ZnO抗菌复合材料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5年02期 |
13 |
王娟丽;李奠础;马建杰;王以强;曹毅轩;;纳米ZnO水悬浮液稳定性的研究[J];化工时刊;2006年06期 |
14 |
鲍彤华;张晓丽;常蔓丽;;纳米ZnO的改性与表征[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Z1期 |
15 |
方可;汪建华;马志斌;王升高;;微波烧结纳米ZnO的实验研究[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
16 |
郭书霞,张兴堂,张忠锁,赵慧玲,李蕴才,黄亚彬,杜祖亮;不同溶胶体系对纳米氧化锌发光特性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08期 |
17 |
高海霞;程国峰;成荣明;徐学诚;陈奕卫;于华荣;;基于纳米ZnO/聚苯乙烯的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研究[J];化学通报;2006年08期 |
18 |
刘俊;徐志兵;王燕群;;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19 |
邵金璐,卢秀萍;纳米ZnO的应用研究进展[J];浙江化工;2005年10期 |
20 |
徐淑丽;杜祖亮;张治军;;纳米ZnO的阳极消耗法制备和表征[J];化学研究;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