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丙烯酸盐化学灌浆材料的研究及其在三峡二期工程中的应用

谭日升  蒋硕忠  
【摘要】:本文介绍了应用引力场论和拮抗作用研制的丙烯酸盐混合物是无毒或微毒的化学灌浆材料,应用于三峡工程基础全强风化带、弱风化带、断层破碎带、微细裂隙防渗,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厚群;;汶川地震与三峡工程没有关系[J];中国水利;2011年12期
2 汤耀国;李珍珍;;陆佑楣答疑三峡工程[J];瞭望;2010年12期
3 翁长溥;;三峡工程的三次争论[J];瞭望;2010年12期
4 朱伯芳;;三峡工程的经济社会效益是我国最好的[J];中国水利;2011年12期
5 郭军;黄正平;;三峡工程 造福中国[J];新经济;2001年05期
6 严大考;;加强对三峡工程的宣传以正视听[J];中国水利;2011年12期
7 叶晓婷;;坦承三峡工程四大弊端 王光谦:三峡工程利大于弊[J];环境与生活;2011年07期
8 刘洪波;;“电利”原本不是三峡工程的全部[J];珠江水运;2011年11期
9 郑守仁;;三峡工程的“利”将得到最大拓展 “弊”要减到最小[J];中国水利;2011年12期
10 陈祖煜;贾金生;郭军;郑璀莹;杨会臣;李旭;陈秋生;徐耀;冯炜;;大坝之问[J];中国三峡;2011年07期
11 陆佑楣;;用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三峡工程[J];中国水利;2011年12期
12 陈明忠;;为政府决策和三峡工程科学调度提供科技支撑[J];中国水利;2011年12期
13 柳向阳;;治水者的虚怀与淡然[J];中国三峡;2011年08期
14 郑守仁;;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安全及长期使用问题研究[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1年04期
15 马建华;;三峡工程综合效益巨大[J];中国水利;2011年12期
16 万海斌;;三峡工程防洪抗旱减灾效益显著[J];中国水利;2011年12期
17 方玄昌;;旱涝都是三峡之罪?[J];新华航空;2011年07期
18 潘家铮;;三峡工程论证决策过程及其实践检验[J];中国工程科学;2011年07期
19 郭军;黄正平;;一生跟着江河走——访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J];新经济;2001年05期
20 汤耀国;;追问三峡基金[J];瞭望;2010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日升;蒋硕忠;;丙烯酸盐化学灌浆材料的研究及其在三峡二期工程中的应用[A];2004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C];2004年
2 谭日升;蒋硕忠;;丙烯酸盐化学灌浆材料的研究及其在三峡二期工程中的应用[A];中国重庆首届化学灌浆与防水堵漏裂缝控制技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3 陈际唐;陆德源;刘宁;;三峡工程大坝设计[A];中国水利学会200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徐麟祥;;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水工设计[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7年
5 於三大;;长江三峡工程概况及工程安全监测系统[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会议指南[C];2006年
6 张立敏;蒋宏耀;;三峡工程对地球物理的需求[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李张明;;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在三峡工程建基面岩体检测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于大峰;孙士型;秦承平;陈少平;;三峡工程施工气象服务的现状与改进方向[A];2004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摘要集[C];2004年
9 陈明华;;液压启闭机安装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方法[A];水工机械技术2008年论文集[C];2007年
10 田刚;罗剑琴;陈良华;李波;;中尺度模式在三峡工程大风预报中的应用研究[A];2008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燕生;三峡工程与可持续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徐洪钟;大坝动力系统的安全监控非线性分析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3 苏怀智;大坝安全监控感智融合理论和方法及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4 孙志峰;高精度水平锚索技术研究及在三峡工程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5 柴军瑞;大坝及其周围地质体中渗流与应力场耦合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6 伍黎芝;三峡工程开发性移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7 陆永军;三维紊流泥沙数学模型及其应用[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2年
8 朱晟;沥青混凝土防渗体的力学特性研究与三峡茅坪溪土石坝安全分析[D];河海大学;2006年
9 柴超;长江口水域富营养化现状与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10 王波;三峡工程对库区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涛;三峡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2 何贤举;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5年
3 刘颖;利用三峡工程蕴含的教育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谭天;万州支柱产业的选择及发展[D];重庆大学;2005年
5 夏世法;三峡工程大洞径、厚衬砌混凝土施工期监测及温度徐变应力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6 万玉倩;三峡地下电站变顶高尾水洞水力过渡过程数值模拟[D];武汉大学;2004年
7 王蜀见;三峡工程移民的社会融合问题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07年
8 王词安;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稳定性的评价与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9 汪海平;三峡泄水建筑物动力特性研究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10 肖舸;三峡枢纽梯级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方案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华社记者 高欣 唐卫彬 戴劲松 施勇峰;铸造“精神大坝”[N];人民日报;2002年
2 新华社记者 高欣 唐卫彬 戴劲松 施勇峰;铸造另一座大坝[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3 记者 施勇峰;建一座让人民放心的大坝[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4 王智;筑起三峡工程融资“大坝”[N];经济日报;2003年
5 特约记者 张志杰 杨莹;三峡工程三期围堰爆破成功[N];人民长江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王越;135,一个跨越历史的标记[N];中国质量报;2003年
7 沈胡 记者 王雁翔;万余军民严防死守 大坝通过首次“大考”[N];解放军报;2010年
8 本报通讯员 王百恒 周长征;科技托起巍巍大坝[N];中国水利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董建勤;世界第一大坝的魅力[N];人民日报;2000年
10 记者 施勇峰;三峡工程:建设防疫两不误[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