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Bi和K掺杂对La_2Mo_2O_9中氧离子扩散及直流电导的影响

方前锋  王先平  程帜军  
【摘要】:本文采用电导测量和介电弛豫方法研究了Bi和K掺杂对新型氧离子导体La2Mo2O9的氧离子扩散和离子导电的影响。在掺杂的试样中观察到了两个与氧空位短程扩散有关的介电弛豫峰。Bi和K掺杂后,氧空位的扩散激活能增加。适当的掺杂可以有效地抑制相变,并且在2.5%K掺杂的试样中得到了最高的低温电导率。低温电导率的改善对该类材料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日本研制出新型电解质材料[J];新材料产业;2000年06期
2 张仲生;氧离子固体电解质的发展及应用[J];稀有金属;1982年05期
3 曲喜新;一种新型电解电容器——氮化钽电容器[J];电子元件与材料;1993年01期
4 夏正才,唐超群,李衷贻,成鑫华;ZrO_2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电荷输运研究[J];电源技术;2000年01期
5 夏正才,唐超群,周东祥;Sr掺杂量对La_(1-x)Sr_xMnO_(3-δ)离子导电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00年02期
6 李春鸿;可使固体电解质燃料电池小型化的新型电解质材料[J];稀土信息;2000年02期
7 张征林,舒余德,蒋汉瀛;硫酸盐体系中硫化镍阳极电化学溶解动力学[J];有色金属;1984年03期
8 夏正才,唐超群;两种不同阳极材料SOFC的性能及阳极反应机制[J];电源技术;1999年03期
9 肖循,唐超群,夏正才;两种不同阴极材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J];电源技术;2002年03期
10 王振林;高奇峰;姜玉根;;热处理对MOA用ZnO电阻片电气性能的影响(续)[J];电瓷避雷器;2005年06期
11 夏正才,唐超群;CH_4-O_2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化学反应研究[J];电源技术;1999年06期
12 曹万强,成元发;掺锆SnO_2酒敏陶瓷的工艺探讨[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13 曲喜新;固体钽电解电容器的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1986年02期
14 赵兵,卢立柱,谢慧琴;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电解质材料[J];稀土;1998年04期
15 陈勇;刘金;;KJ-A型空气净化器工作原理[J];家用电器;1998年03期
16 赵维义,唐超群,夏正才;用正电子湮没研究CaO掺杂的CeO_2氧离子导体[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8期
17 李春洪;高性能LaGaO_3系氧化物离子导体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J];稀土信息;2000年06期
18 沈胜强,郝刚,阿布里提·阿不都拉;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初步研究[J];节能;2002年08期
19 杨遇春;稀土氧化物快离子导体[J];稀土信息;2002年02期
20 ;日本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的高温超导物质[J];变压器;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前锋;王先平;程帜军;;Bi和K掺杂对La_2Mo_2O_9中氧离子扩散及直流电导的影响[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张艳红;李福燊;张文;李丽芬;;Mg-PSZ固体电解质电性能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稀土专辑[C];2004年
3 王洪涛;马桂林;刘荣梅;高瑶军;康新华;;SrCe_(0.9)Yb_(0.1)O_(3-α)的导电性能[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张利文;张胤;王强;张乐;吕宁;孙凯;郭海军;李昭进;王明;;钙钛矿氧化物Eu_(1-x)Sr_xCoO_(3-δ)的结构和性能[A];第十三届(2009年)冶金反应工程学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康芸;李福燊;夏晖;陈宁;李丽芬;;ABO_3钙钛矿型化合物导电性质的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刘荣梅;马桂林;王洪涛;左晓菲;;(ZrO_2)_(0.86)(Sm_2O_3)_(0.14)纳米晶的水热法合成及其烧结体的电性能[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陶为华;马桂林;;(ZrO_2)_(0.92)(Dy_2O_3)_(0.08)纳米晶的碱性水热法合成及其烧结体的电性能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王绍荣;郑锐;温琏;;SOFC新型阴极材料La_(0.6)Sr_(0.4)Co_(1-x)Ca_xO_3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马桂林;;质子导电性陶瓷的研究进展[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贺天民;吕哲;黄应龙;管鹏飞;陆国会;苏文辉;;YSZ电解质膜管的制备及其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艳波;致密陶瓷透氧膜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朱威;以碳氢化合物为燃料的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新型阳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黄端平;层状结构La_2NiO_(4+δ)体系混合导体的化学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马千里;氨燃料质子导体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付强;La_(0.6)Sr_(0.4)Co_(0.2)Fe_(0.8)O_(3-δ)A位缺位型SOFC阴极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孙丽萍;A_2BO_4(B=Cu,Mn)型复合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7 刘铭飞;中温陶瓷膜燃料电池制备科学研究与性能表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朱成军;新型钴基钙钛矿阴极材料及在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9年
9 赵飞;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邸婧;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新型CeO_2基电解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秀梅;钒氧离子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2 贾丽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a_2Ni_(1-x)B_xO_(4+δ)制备与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3 张国权;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CeO_2基复合电解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郭颖欣;BaCe_(1-x)Y_xO_(3-α)的合成及其中温电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于丽君;CGO基单室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相关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6 张彦兵;MOD法制备YBCO薄膜及工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7 马文广;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新型阴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李娟;掺杂锆铈酸盐质子导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丁汉平;质子导体陶瓷膜燃料电池的制备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秦博;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a_(1-x)Sr_xFe_(1-y)Mn_yO_(3-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晓利;厨用家电先睹为快[N];中国电子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刘霞;甲烷供电手机还遥远吗?[N];科技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