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表面改性提高正极材料LiCoO_2的电化学性能的机理研究
【摘要】:纳米氧化物表面包覆可以同时显著改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电化学循环稳定性,提高其可利用容量.本文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HRTEM)、气相色谱与质谱(GC-MS)、红外光谱(FTIR)、Raman光谱以及电化学方法等从充放电过程中材料的晶体结构相变和电子结构变化、电解液浸泡对材料的结构、组分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等多角度系统研究了这一现象的机理,指出抑制充电过程中强氧化性氧和氧缺陷的产生是表面包覆能够改善材料电化学循环稳定性的根本原因.
|
|
|
|
1 |
李新禄;康飞宇;白新德;沈万慈;;Al_2O_3膜表面包覆LiNi_(1/3)Co_(1/3)Mn_(1/3)O_2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特性[J];无机材料学报;2007年06期 |
2 |
史鑫;蒲薇华;武玉玲;范丽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层状LiMnO_2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1年06期 |
3 |
高原;顾大明;史鹏飞;;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O_2的研究进展[J];电池;2005年06期 |
4 |
宋力;李玉玲;汤昊;张克立;;正极材料LiMn_2O_4的高温改性研究[J];无机盐工业;2006年05期 |
5 |
唐昌平,应皆荣,姜长印,万春荣;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改性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5年09期 |
6 |
吕罡;刘心宇;敖敏;张汉城;郭亮;;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电工材料;2006年01期 |
7 |
高虹;杨勤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_2的碳包覆研究[J];有色矿冶;2006年02期 |
8 |
卢阳;翁秀燕;黄维静;李变云;童庆松;;LiFePO_4正极材料改性研究进展[J];电池工业;2009年02期 |
9 |
何向明,蒲薇华,王久林,姜长印,万春荣;锂离子电池富硫聚合物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电池;2005年04期 |
10 |
赵连海;李琪;乔庆东;梁子雷;宋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C的研究进展[J];化工科技;2008年04期 |
11 |
蒋志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进展与挑战[J];功能材料;2010年03期 |
12 |
曲涛;田彦文;翟玉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的发展[J];材料导报;2004年02期 |
13 |
黄小文,史鹏飞;熔融浸渍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2O_4的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
14 |
常照荣,齐霞,吴锋,汤宏伟,孙东;低共熔混合锂盐合成LiNi_(0.8)Co_(0.2)O_2的研究[J];应用化工;2005年09期 |
15 |
刘进,吴绍华,兰尧中;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现状[J];云南冶金;2005年05期 |
16 |
张敬华;其鲁;张永生;闻雷;关博贤;;LiMn_(1.95)Cr_(0.05)O_(3.95)F_(0.05)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J];电池;2006年02期 |
17 |
代克化;王银杰;何平;谢燕婷;其鲁;;高密度LiMn_(0.4)Ni_(0.4)Co_(0.2)O_2正极材料的合成与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
18 |
卞锡奎;;薄膜二次锂离子电池正极研究进展[J];实验室科学;2007年06期 |
19 |
钟胜奎;王健;肖新和;李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化工新型材料;2008年05期 |
20 |
付文莉;;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09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