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宋垚高燕蒋昌华叶康  
【摘要】: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牡丹根际土壤细菌,选用的培养基有LB培养基、TSA培养基、YG培养基、0.1×LB培养基、R_2A培养基、KB培养基。在6种培养基中,R_2A培养基和YG培养基分离得到的活菌数量最多,分别为2.31×10~8cfu/g和1.56×10~8cfu/g。选取最适稀释度,分别从6种培养基上分离了18、24、36、36、30和17株,共161株菌株,通过PCR-ARDRA分析显示,R_2A和YG分离得到的细菌种类最多,分别为18和20个OTUs,多样性相对比较丰富。结果表明,选用R_2A、YG培养基分离牡丹根际土壤细菌,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分离效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代先祝;胡江;蒋建东;徐玮;李顺鹏;;污染土壤中原位阿特拉津降解菌的分离和鉴定[J];土壤学报;2006年03期
2 李彦芹;张涛;李凤超;康现江;郭明申;王淑英;辛雨霖;;对虾养殖池底泥中光合细菌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李林珂;高玉千;崔锦;马向东;;一株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4 陈永刚;邓百万;陈文强;彭浩;刘开辉;魏巍;刘飞;;不同猪苓菌核分离营养菌丝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5 昂里克·阿·罗·卡塞勒斯;周枫;;分离含脂螺菌的改良培养基[J];农业新技术;1983年06期
6 盛海彦;杨改河;曹广民;;高寒草甸土壤放线菌分离方法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7 张全钢;张利平;;番茄内生产酸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06期
8 陆小雪;解春艳;顾振新;;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9 闫建芳;刘秋;刘志恒;胡树仁;曲蕾蕾;樊慧梅;王福妹;;土壤拮抗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J];江苏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10 张莉力;许云贺;李新华;;自然发酵甘薯酸浆中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11 陈静;朱强;朱明;;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及其发酵液抑菌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12 陈振明;何进坚;何红;张兴锋;宋文东;;红树林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筛选[J];微生物学通报;2006年03期
13 来航线;盛敏;杨保伟;薛泉宏;;盐碱土中放线菌分离方法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0期
14 王涛;魏淑芳;魏琴;侯茂;崔晓龙;;油樟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15 贺江舟;张莉利;王建明;刘新建;马健;;塔里木盆地嗜盐及耐盐菌的初步研究[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16 洪鹏翔;邱思鑫;陈航;赵秀丹;胡方平;;4种茄科作物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17 李长影;孔雯;王家昕;高剑锋;李晓华;;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和酶学性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8 黄海玉;李洁;赵国振;朱文勇;段学伟;李秀萍;赵立兴;徐丽华;;灯台树内生放线菌多样性及抗菌活性评价[J];微生物学通报;2011年05期
19 陶诗;刘一令;黄小香;徐强;邓娜;黎勇;张霞;;春兰菌根真菌的分离及培养特征研究[J];北方园艺;2010年16期
20 高颖;李基棕;杜海燕;周碧君;文明;;猪粪堆积发酵后细菌的分离鉴定[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顺宾;吴伯瑜;陈晓东;杨际慧;黄逢元;;抗生素单一或联合用药对绿脓杆菌PA103释放内毒素的影响[A];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集(1988-2008)[C];2008年
2 施志超;王盛德;;杀菌防腐剂在食品包装卡纸中的应用[A];'2006(第十三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绍琛;吴聪明;沈建忠;;超突变子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魏全珍;张惠珍;钟馥霞;潘兢;钟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监测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十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张浩;;阳极隔膜系统细菌对阴极电泳涂装的影响[A];环保型涂料及涂装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金士威;徐盈;;二苯并呋喃的微生物降解[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7 潘金德;;正电性硅藻土助滤剂的制备及吸附过滤细菌热原的作用观察[A];2006年浙江省地质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闫培生;;生防细菌发酵液对寄生曲霉菌丝生长与产毒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全国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研究与产业化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王丽;马杰;李顺清;贺宏;滕志勇;;15种抗菌药物对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临床株的抗菌活性监测[A];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分析微生物专业委员会第十届第五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罗绍彬;阎建平;陈宗胜;刘娥英;蔡昌建;张用梅;;南方六省杀虫细菌资源调查初报[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剑;新疾病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病原菌——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三维模型重建及生物膜与微环境pH的相互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2 方临川;重金属与细菌—土壤活性颗粒微界面互作的分子机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3 薛建亚;常见病原菌快速基因诊断系统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蒋代华;细菌在粘土矿物及土壤颗粒表面的吸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5 张海涛;海绵放线菌的分离和多样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
6 朱雷明;细菌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谢志刚;牙种植体周围组织不同状态下的微生态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陈力力;放线菌HNS2-2的分离、鉴定及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产物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9 王晓杰;织纹螺(Nassarius spp.)体内河豚毒素来源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10 霍鲜鲜;瘤胃厌氧真菌在纤维降解中的作用及其与细菌、原虫的关系[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勇军;细菌L-乳酸发酵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3年
2 王世杰;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研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3 王珩;A100H/玻璃纤维复合纳米净水材料的制备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何爱翠;微生物降解法处理工业含油废水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杨微;酸氧化电位水对烧伤创面感染的影响[D];南昌大学;2008年
6 林华兵;生物法处理味精废水和PVC冲洗废水[D];青岛科技大学;2008年
7 常影;耕作和施肥对黑土氮素转化菌影响的初步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8 崔英顺;从韩国参田分离两种新的放线菌[D];延边大学;2007年
9 蒋军风;核壳结构水溶性量子点的合成与细菌检测应用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黄家岭;细菌源脂肪酶的发酵生产及其纯化和固定化工艺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佳月;冰箱病菌比厨厕可怕![N];广东科技报;2004年
2 志平;细菌引发心脏病?[N];医药经济报;2002年
3 记者 曹静;上海地区细菌越来越耐药[N];解放日报;2000年
4 记者潘治;科学家揭开细菌“防御战”奥秘[N];科技日报;2002年
5 本刊编辑部;饭菜温热时入冰箱为好[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6 于海源;细菌对消毒剂也产生耐药性[N];中国医药报;2000年
7 胡悦;冰箱伴侣——微波炉[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8 安涛;细菌快速检测试剂盒在扬州研制成功[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年
9 古月丽;别让擦拭带来细菌[N];健康时报;2006年
10 徐纪远;“太干净”反而不利健康[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