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月季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毕玲  徐克东  刘凤栾  杨会芳  马男  赵梁军  
【摘要】:以月季主栽品种‘卡罗拉'(Rosa hybrida‘Carola')和‘芬德拉'(Rosa hybrida‘Vendela')的叶片为外植体,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2,4-D以及TDZ,研究两个月季品种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情况。结果表明:月季叶片在含有0.1~4mg/L2,4-D的MS培养基上暗培养1个月,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100%,将愈伤组织再转入含有3~20mg/LTDZ的MS培养基上光培养1个月后可诱导出3种不同颜色与质地的愈伤组织,其中绿色且结构致密的愈伤组织可再生出芽,但再生率低,仅为1%~5.7%。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晓玲,彭定祥;不同基因型对苎麻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8期
2 席梦利;施季森;;杉木合子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3 朱军;王芳;;新疆紫草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高莉萍,包满珠;月季‘萨蔓莎’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J];园艺学报;2005年03期
5 蔡汉权;赖钟雄;陈丹生;刘喜斌;陈明峰;;罗勒的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6 刘进平;吴发红;王丹;刘杨晶;朱涛;;柱花草愈伤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简报)[J];草业学报;2007年03期
7 贺杰,校现周,李瑞芬;结缕草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再生体系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刘剑锋;阎秀峰;程云清;周晓梅;;高山红景天愈伤组织的玻璃化法保存及植株再生[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9 关丽霞;谢永刚;彭世勇;张晶;李洪忠;;红掌叶不同部位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李勇;;杉木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J];林业勘察设计;2011年01期
11 王晓玲;彭定祥;;不同基因型对苎麻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5年03期
12 李娟;程智慧;张国裕;;四个马铃薯品种幼茎段再生技术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13 李莺;罗明志;罗雯;郭春林;刘艳妮;;黄精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J];西北农业学报;2011年08期
14 范钦,许新萍,黄小乐,李宝健;早籼稻培矮64S愈伤组织形成及植株再生[J];西北植物学报;2002年06期
15 伍成厚;冯毅敏;叶振华;朱纯;龙丽萍;;红千层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J];经济林研究;2007年03期
16 伍成厚;冯毅敏;叶振华;朱纯;龙丽萍;;红千层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17 段延碧;郭华春;;膏桐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18 袁惠燕;侯喜林;;基因型及培养基种类对不结球白菜一代杂种花药培养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09年01期
19 盛亚丹;王彩晨;王宁;李叶峰;陆小平;;勋章菊叶片再生技术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6期
20 路淑霞;涂荣涛;周春娥;周延清;;怀地黄85-5叶片愈伤组织快速诱导和植株再生的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祖云;田惠桥;;太子参胚状体诱导和植株再生[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青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杨琼芬;白建明;李先平;杨万林;李世峰;隋启君;;彩色马铃薯叶片再生体系的研究[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4—2006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6年
3 余婧;赵德刚;;黑米成熟胚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A];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4 毕玲;徐克东;刘凤栾;杨会芳;马男;赵梁军;;月季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5 姜新超;刘春;明军;穆鼎;;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细胞悬浮培养及植株再生[A];2009中国球根花卉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6 陈发棣;蒋甲福;郭维明;房伟民;赵宏波;;小菊悬浮细胞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A];中国菊花研究论文集(2002—2006)[C];2002年
7 李庆伟;陈世昌;申顺先;梁明勤;;红叶石楠“红唇”的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A];河南省植物生理学会三十周年庆典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龙娜;曾宋君;吴坤林;陈之林;段俊;;虎颜花的组织培养植株再生[A];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熊兴耀;龙岳林;甘霖;;菊花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论文集[C];1995年
10 李雪;韩烈保;曾会明;;多年生黑麦草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A];中国草学会草坪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静文;构树DREB转录因子及木质素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年
2 齐春辉;日本结楼草(Zoysia japonica Steud.)植株再生体系建立与DREB1A基因转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霍秀文;冰草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建立及耐旱转基因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4 杨先泉;零配比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与甘薯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2年
5 李杰;几种名贵洋兰转基因受体系统的建立及遗传转化[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6 翟晓巧;泡桐体外植株再生及反义LFY基因遗传转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7 张学英;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4年
8 杜丽;香樟体胚发生途径的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以及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的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9 吕长平;刺葡萄(Vitis davidii Fo(?)x)原生质体培养及体细胞融合技术体系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10 姜凤英;羽衣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应用[D];沈阳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智旭丹;翅果油树组织培养及其器官发生的细胞学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2 韩改英;陆地棉抗病品种中521植株再生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3 华梅;多花相思离体培养与再生体系的建立[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4 唐蜻;日本结缕草成熟胚愈伤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5 安佰义;牡丹组培离体再生系统的建立[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张建康;爱沙木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7 任华;川滇金丝桃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8 杨敏;流苏相思组织培养与再生体系的建立[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9 臧萌;流苏相思优良无性系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10 常海飞;晚蜜桃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D];延安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福耀;新型饲草高粱——晋草1号[N];中国畜牧报;2005年
2 路凤鸣;辉煌的历程 灿烂的明天[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3 高明书;高羊茅草坪的老化与管理[N];中国花卉报;2005年
4 省农科院蔬菜所 刘广勤 邱孟斌;蔬菜受灾 及早补救[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5 史俊庭 谭永江;构筑抗小麦穗发芽育种体系[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4年
6 省农科院粮油作物所(050031)王淑芳;甘薯翻蔓是帮倒忙[N];河北科技报(农村版);2000年
7 慈万辛;林经理谈健宝牧草[N];农民日报;2001年
8 环爱华;稻田寄种黑麦草[N];农民日报;2002年
9 姜山;高羊茅草坪老化原因及复壮措施[N];中国花卉报;2009年
10 王丰;大豆长期连作根腐病发生重[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