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向大白菜转育研究
【摘要】:研究了大白菜与甘蓝种间杂交,转育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源获得不同类型的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甘蓝与白菜种间杂交,受粉后通过子房培养与胚培养相结合,有效克服了种间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观察比较了杂种植株与回交后代的植物学性状;获得的细胞质雄性不育转育材料,植株苗期不黄化,花期不育性稳定,不育度100%,蜜腺正常。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甘蓝、白菜亲本以及杂种植株和回交一代、回交二代植株的DNA检测,试验初步判断获得的F_1杂种植株染色体组为ac和少量加倍的aacc,回交一代染色体组为aac,回交二代植株发生明显分化,DAN检测初步判断已存在与白菜染色体组aa基本一致单株,对其回交后代进行染色体观察n=10,染色体为20条。
|
|
|
|
1 |
梁丹;丁丹;王火旭;;甘蓝与大白菜的原生质体融合[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
2 |
鹿英杰,李光池;134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J];中国蔬菜;1994年04期 |
3 |
张德双,徐家炳,曹鸣庆,张凤兰;大白菜转育新型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2年01期 |
4 |
王永飞,王鸣,郑学勤;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J];遗传;2002年01期 |
5 |
瞿晓苍;地膜甘蓝、西瓜、大白菜套作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4年11期 |
6 |
王永飞,马三梅,张鲁刚,王鸣,郑学勤;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其保持系的RAPD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04期 |
7 |
赵会芳;巩振辉;赵利民;柯桂兰;;大白菜碳酸酐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0年09期 |
8 |
王小燕;;通丰养分平衡剂在大白菜和甘蓝上的应用效果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09年10期 |
9 |
姚为广;番茄·豇豆·大白菜·甘蓝四熟套种技术[J];安徽农业;1995年Z1期 |
10 |
赵利民;陈夫贵;巩振辉;赵会芳;柯桂兰;;大白菜雄性不育系RC_7育性相关基因克隆与特性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8年01期 |
11 |
郄丽娟;申书兴;轩淑欣;王彦华;陈雪平;张成合;李晓峰;罗双霞;;大白菜和结球甘蓝基因组原位杂交及核型分析[J];园艺学报;2007年06期 |
12 |
励启腾,孟平红,吴跃勇;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J];贵州农业科学;1995年03期 |
13 |
瞿晓苍,柳克绒,林金财;地膜甘蓝西瓜大白菜套作栽培[J];北方园艺;2003年03期 |
14 |
周军;大白菜常见病害的防治[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2年10期 |
15 |
瞿晓苍;地膜甘蓝、西瓜、大白菜套作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2005年04期 |
16 |
蔡以欣;;大白菜和甘蓝的花序嫁接法试验[J];植物生理学通讯;1955年06期 |
17 |
张保建;;甘蓝—豆角—大白菜一年三茬效益高[J];中国农业信息;2007年12期 |
18 |
张保建;;甘蓝、豇豆、大白菜三茬种植模式[J];山东蔬菜;2008年01期 |
19 |
陈淑清;李英华;;大白菜、甘蓝喷施植物生长剂增产效果显著[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1年04期 |
20 |
钟学东 ;大白菜、甘蓝生产上未熟抽薹的原因与预防对策[J];蔬菜;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