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甘蓝细胞核显性雄性不育基因连锁的SSR标记
【摘要】:运用SSR技术,采用集群分析法(BSA)进行了与甘蓝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连锁分子标记及分子辅助育种的研究。首次找到了与甘蓝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连锁的一个SSR标记(C03180),经两个回交群体的检测,C03180与该不育基因的连锁距离分别为4.30和8.94cM。该标记可用于甘蓝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辅助转育及纯合不育基因型的鉴定。
|
|
|
|
1 |
程季珍,刘兆林,杨凌云,张春霞,亢青选;白菜、甘蓝养分平衡施肥技术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5年02期 |
2 |
李得富;甘蓝新品种——中甘12[J];农家参谋;1995年09期 |
3 |
王桂娥;甘蓝露地越冬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1996年03期 |
4 |
王晓武,方智远,孙培田,刘玉梅,杨丽梅;一个与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J];园艺学报;1998年02期 |
5 |
刘凤丽;甘蓝杂交制种育苗技术[J];上海蔬菜;1998年02期 |
6 |
;甘蓝杂种制种技术的一项重要突破[J];农业科技与信息;1998年06期 |
7 |
江舰,姚自鸣;淮北砂姜黑土区甘蓝的栽培管理模式[J];安徽农业科学;2000年06期 |
8 |
龚静,朱玉英,吴晓光,姚文岳;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一代杂种“沪甘一号”的选育与推广[J];上海农业科技;2001年03期 |
9 |
王仁如;甘蓝“未熟抽薹”的防治方法[J];河北农业;2002年11期 |
10 |
李豫;甘蓝反季栽 效益自然来[J];农村百事通;2002年14期 |
11 |
宋元林;;彩色蔬菜——花叶甘蓝[J];农业知识;2002年06期 |
12 |
曹雯梅;小麦-甘蓝-棉花间作套种高产栽培模式与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3年02期 |
13 |
孟平红,吴康云,罗克明,郭惊涛;黔甘系列甘蓝自交不亲和系优质丰产繁种技术[J];中国种业;2003年10期 |
14 |
祝朋芳;甘蓝自交不亲和优势利用研究进展[J];蔬菜;2004年03期 |
15 |
王彬,郑伟;结球甘蓝引种试验初报[J];西南园艺;2004年03期 |
16 |
瞿晓苍;地膜甘蓝、西瓜、大白菜套作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4年11期 |
17 |
黄绍力,黄健新,徐勋志,常绍东;紫色甘蓝保鲜技术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Technology Newsletter;2004年03期 |
18 |
褚方钢;;夏甘蓝高产高效栽培技法[J];北京农业;2010年13期 |
19 |
王晓武,方智远;分子标记在甘蓝类作物研究中的应用[J];园艺学报;2001年S1期 |
20 |
王满保;适于早春保护地栽培的甘蓝新品种──京甘1号[J];北京农业;1994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