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靖深蓉,刘少林,袁有禄,邢朝柱;棉花双隐性核雄性不育的利用研究[J];棉花学报;1994年S1期 |
2 |
刘海河,侯喜林,张彦萍;西瓜核雄性不育育性基因的RAPD标记[J];果树学报;2004年05期 |
3 |
曹家树,叶纨芝,张明,曾广文;白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花蕾的mRNA差别显示及其cDNA差异片段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1年06期 |
4 |
王斌;棉花核雄性不育种质洞A的特性及利用[J];中国种业;1997年02期 |
5 |
冯义军,张天真,潘家驹;陆地棉洞A型核雄性不育完全保持系MB的遗传机理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
6 |
黄观武,苟云高,张东铭,江卫,张相琼;棉花核不育保持系的选育[J];中国农业科学;1989年06期 |
7 |
刘金兰,聂以春, 黄观武,孙贞,毛正轩;棉花洞A型核雄性不育材料花粉发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J];棉花学报;1994年02期 |
8 |
李继开,李振宇,郭文强,王志兴,陈广红,刘继强;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状表达的时空性[J];垦殖与稻作;1997年03期 |
9 |
王鹏科,黄寿松,杨智全,徐旗;遗传型小麦核雄性不育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1998年03期 |
10 |
孙日飞,吴飞燕,司家钢,李晓鸥,钮心恪;大白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形态学研究[J];园艺学报;1995年02期 |
11 |
陈广红;环境敏感核雄性不育在杂交稻育种中的应用[J];垦殖与稻作;1998年01期 |
12 |
王永勤,曹家树,符庆功,余小林,叶纨芝,向王旬;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白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的表达差异[J];中国农业科学;2003年05期 |
13 |
帅琪峰,叶纨芝,金维正,曹家树,张明,甘德芳;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的性状比较分析[J];上海农业学报;2004年03期 |
14 |
李曙光;赵团结;盖钧镒;;大豆突变体NJS-1H核雄性不育性的细胞学与遗传学分析[J];大豆科学;2010年02期 |
15 |
沈火林;安岩;乔志霞;;胞质雄性不育和核雄性不育辣椒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J];华北农学报;2006年01期 |
16 |
陈凤祥,周立人,李展;植物细胞核雄性不育保持途径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
17 |
王鹏科,杨智全,黄寿松;蓝标型小麦核不育系在轮回选择育种中的应用[J];麦类作物学报;1998年05期 |
18 |
张慧廉;籼稻品种间杂交选育不育系研究——Ⅱ.雄性不育株的稳定[J];湖南农业科学;1983年04期 |
19 |
刘平;怎样减轻杂交油菜花期不育株对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2000年02期 |
20 |
黄观武,苟云高,张东铭,江卫,张相琼;棉花核不育的二级繁殖及利用[J];西南农业学报;1992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