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种子常温贮藏技术研究
【摘要】:研究了6种贮前处理方法对贮藏银杏种子的质量及其生理的影响,其中以10g·L-1 亚硫酸氢钠溶液浸泡处理1h,25℃贮藏30d,失水率1.02%,硬化率0.52%,霉变率1.36%,胚长度3.50mm,发芽率92.57%为最佳效果,而同期CK组霉变率89.14%,发芽率只有6.53%。针对银杏种子采后主要病原真菌,采用抑菌圈法筛选出施保功和抑霉唑为银杏种子贮藏保鲜的抑菌剂,其最适浓度分别为0.8g·L-1和1.0g·L-1,而且二者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含有 0.8g·L-1施保功和1.0g·L-1抑霉唑的混合溶液浸泡处理银杏种子0.5h,0.02mm聚乙烯薄膜袋包装,于20℃,贮藏90d,霉变率仅2.51%,远低于二者单独使用的霉变率,发芽率仍达到 91.24%,硬化率、失水率及胚长度分别控制在2.65%、3.94%和4.36mm。混合抑菌剂处理的银杏种子除脂肪酶活性上升37.08%外,其余各项生理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以呼吸强度下降69.92%最为显著。种子的呼吸衰老作用受到明显抑制。β-淀粉酶、CAT、PE、PG活性虽有下降,但银杏种子仍保持较高的活力。
|
|
|
|
1 |
杨西伟;银杏种子育苗技术[J];北方园艺;1994年06期 |
2 |
江农;银杏种子育苗技术[J];山西老年;2002年09期 |
3 |
杨西伟;银杏种子育苗技术[J];河南农业;1994年06期 |
4 |
喻方圆,徐英宏,朱谦,席启俊,钟家堂;银杏种子营养化学成分的研究[J];经济林研究;1999年01期 |
5 |
胡桂娟,王文祥;银杏种子和叶片的营养价值[J];烟台果树;1994年04期 |
6 |
杨雪梅;;购买银杏种子应掌握的原则[J];农业知识;1999年17期 |
7 |
郑作昭;银杏种子静电处理育苗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1998年09期 |
8 |
范国强;不同品种银杏种子成分分析[J];经济林研究;1998年01期 |
9 |
王聪帮,田常杰,郭军;盐碱地银杏种子育苗技术[J];山东林业科技;1996年01期 |
10 |
;银杏种子育苗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1998年04期 |
11 |
杨格福,隋日光,周传真;银杏种子育苗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1994年02期 |
12 |
樊秀京;银杏种子育苗技术[J];烟台果树;1994年04期 |
13 |
杨格福,隋日光,周传真;银杏种子育苗法[J];落叶果树;1993年04期 |
14 |
梁红,蔡业统,刘胜洪;银杏种子辐照效应及其保鲜的初步研究[J];核农学报;1999年01期 |
15 |
冯彤,于新,庞杰,张百超;银杏种子贮前涂膜处理的保鲜效应[J];西南农业学报;1998年04期 |
16 |
王军红;银杏:从幼苗抓起——(一)银杏种子育苗技术[J];农村百事通;1998年08期 |
17 |
刘艳丽;荆春华;;银杏种子的采收与贮藏[J];科技致富向导;1999年08期 |
18 |
冯彤,于新,庞杰;银杏种子贮前涂膜处理的硬化抑制机理研究[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19 |
万少侠;银杏种子的采收与贮藏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1年10期 |
20 |
冯彤,于新,庞杰,张百超;银杏种子贮前冷冲击处理与贮藏期间霉变的相关性研究(英文)[J];西南农业学报;2004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