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山杨的组织培养

范继红  
【摘要】:本文以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为实验材料,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建立再生系统,结果表明:山杨组织培养的不同培养阶段的适宜培养基分别为:分化培养基:MS+BA 0.5~0.8mg/L+NAA0.01~0.05mg/L;继代培养基:MS+BA 0.5~1mg/L+NAA 0.05~0.2mg/L;生根培养基:MS+IBA 0.8~1mg/L。影响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淑青,刘宝忠;三倍体山杨引种试验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03年04期
2 戴学东,史志伟,杨宝玲,刘汉宗;山杨纸浆材无性系选育研究[J];林业科技;1995年02期
3 莫金钟,郭井玉,闫朝福,朴楚炳;山杨根蘖的更新技术[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0年03期
4 张永镇;;山杨天然更新效果的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2009年02期
5 林章;冀北山地三倍体山杨引种及其栽培试验研究通过鉴定[J];林业科技通讯;1997年10期
6 周燕萍;关于温带次生林的取样及定量分析研究[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7 朴楚炳,王金国,于启彬,张可君,胡晓刚;山杨采种及育苗技术的研究[J];林业科技;1998年03期
8 史志伟,许继泽,戴学东;三倍体山杨引种试验研究[J];林业科技;1998年04期
9 顾万春,李斌,郭文英,张立菲,骆秀琴;山杨木材性状及个体内变异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4年05期
10 于万才,许恩泽,李福强,张铁军,石岩,郭中凌;山杨种源选择试验苗期初报[J];吉林林业科技;1995年03期
11 任建茹;杨树组织培养综述[J];山西林业;1996年04期
12 韦淑英,胡远方,原金永,刘培林,宫印,刘强;山杨不同种源遗传分化的研究[J];林业科技;1997年01期
13 于启滨;刘培林;;老龄山杨优良单株的组织培养[J];林业科技;1991年01期
14 戚继忠,李晓晶,刘君良,张晓图;山杨及其优良类型SOD同工酶谱比较[J];吉林林业科技;1999年06期
15 侯开举,周忠诚,雷钧,董勇,冯正尧,孙宪猛;鲁山杨等杨树无性系对比试验初报[J];湖北林业科技;2004年S1期
16 詹亚光,刁桂萍,王秋玉,郝爱平;叶腋增殖途径快速繁殖欧美杂种山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7 李世承,李晶,佟凤琴,栾岚,于清兰;山杨、大青杨、毛白杨组织培养的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18 于夫泉;愽格达峯下山杨云杉——辉映成林[J];新疆林业;1982年06期
19 张青正 ,刘亚力 ,刘红英;山杨定量间伐的初探[J];林业勘查设计;1995年01期
20 张占中,杨国英;山杨接毛白杨实用技术[J];防护林科技;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继红;;山杨的组织培养[A];植物组织培养与脱毒快繁技术——全国植物组培、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尹淑萍;王平;孟凡红;;扶芳藤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的研究[A];植物组织培养与脱毒快繁技术——全国植物组培、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王米力;石大兴;龚伟;孙雁霞;蒋琪;;印楝茎段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初报[A];持续发展,再创辉煌——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五届年会文集[C];2002年
4 吴若菁;;马尾松离体胚的组织培养[A];林木遗传改良讨论会文集(杉木、马尾松等树种)[C];1991年
5 蔡玲;王以红;吴幼媚;苏煊;;五种相思树组织培养研究[A];2003年广西植物生理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王兴安;邱念伟;王颖;马宗琪;迟永辉;王月华;;水杉的组织培养[A];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7 季孔庶;牛琳;;珍珠黄杨组织培养及种子休眠解除技术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庞惠仙;杨红明;周庆宏;;木姜子组织培养的快繁技术[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2)[C];2005年
9 李小强;闫德飞;解三平;孙柏年;;山杨(Populus davidiana)叶气孔参数随着海拔的变化[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牛西午;杨慧珍;詹海仙;任志强;畅志坚;杨丽莉;;小叶锦鸡儿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A];2004年北方七省市植物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卉;山杨遗传多样性研究与核心种质构建及利用[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2 闫绍鹏;欧美山杨杂种扦插生根的理化与分子机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邓小梅;乐东拟单性木兰、华木莲、红叶石楠‘红罗宾’的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4 张彦妮;复叶槭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建立及其遗传转化初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詹亚光;白桦的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6 陈颖;银杏组织、细胞培养及其生产黄酮的代谢调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7 宋建英;邓恩桉微体快繁技术和耐寒性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8 法蕾;长白山地区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伐根分解过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王慧梅;喜树组织培养与遗传转化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10 李玲莉;柔枝松和红锥的组织培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林娜;白杨新杂种的茎段组培快繁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马兰珍;杂交松组培快繁技术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3 程冉;文冠果的引种、快繁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4 孟庆敏;复叶槭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5 王颖;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的冷驯化与抗冻蛋白的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6 张静;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山杨杂种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7 滕花景;乐昌含笑遗传变异的评价及繁育技术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4年
8 杨敏;流苏相思组织培养与再生体系的建立[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9 张建康;爱沙木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10 臧萌;流苏相思优良无性系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续宏;一芽育出十万苗 一叶铺成一片林[N];山西日报;2007年
2 陶云龙;生态公益造林适栽树种[N];山东科技报;2004年
3 宋尚平 李建民;利津首次快繁引种美国竹柳苗[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4 ;杨树新优特品种介绍[N];通辽日报;2005年
5 唐伟岭;丹红杨与巨霸杨[N];河南科技报;2007年
6 彭建东;宁夏一林业项目获二等奖[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7 通讯员 邹蔚烈 薛立新 汤建军;竹溪立项开发林业“摇钱树”[N];湖北科技报;2007年
8 通讯员 杨勇军记者 张淑芹;国家种苗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开建[N];科技日报;2007年
9 杜艳玲;林木育种 绿撒大地[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10 陈胜伟;浙林组培出小小迷你竹[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