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林盛华张加延方成泉  
【摘要】:采用去壁低渗法对我国26个省区杏属5个种,19个变种类型,422个栽培品种的染色体数目进行了研究.首次发现原产我国的普通杏(Armeniaca vulgaris Lam.)有二倍体2n=2x=16和三倍体2n=3x=24两个倍数性,泰安杏梅是三倍体品种2X=3X=24.云南杏梅是二倍体2n=2x=16,但有9.5%的四倍体2n=4x=32细胞.迟红梅品种是二倍体和四倍体的嵌合体,2n=2x=16,2n=4x=32.其余供试材料均为二倍体2n=2x=16.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跃进;贺普超;;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白腐病机制研究[J];北方园艺;1988年01期
2 李建红;甘肃省的杏属种质资源[J];甘肃林业科技;1998年01期
3 王玉柱;孙浩元;杨丽;张开春;林柯;;杏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5期
4 刘振伟;史秀娟;;莱芜灰树花生物学特性研究[J];生物技术;2007年02期
5 邓平平;罗乐;张启翔;;中国野生报春种质资源调查与引种驯化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6 彭慎修;李顺兴;;空闲茬口种泥豆[J];农业科技通讯;1980年06期
7 刘必荣;;采用野生种“插桑”硬枝扦插代替桑籽育苗技术试验成功[J];农业科技通讯;1988年05期
8 刘刚;;我国葡萄属植物野生种抗白粉病基因克隆研究国际领先[J];农药市场信息;2007年05期
9 张志珂;陈彬;杨凤玲;林顺权;;枇杷野生种的种质资源离体保存初探[J];福建果树;2008年03期
10 冯慧敏;陈友;邓长娟;武耀廷;;芭蕉属野生种的地理分布[J];果树学报;2009年03期
11 蒲富慎,林盛华,张加延,李秀杰;李属杏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观察[J];中国果树;1987年04期
12 李璠;陈和荣;段盛烺;晋美多吉;;西藏高原栽培植物野生种分布考察[J];西藏农业科技;1980年02期
13 王跃进,贺普超;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黑痘病的鉴定研究[J];果树学报;1987年04期
14 吕英民,吕增仁,高锁柱;应用同工酶进行杏属植物演化关系和分类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4年04期
15 王钰,吴跃进;利用RAPD标记鉴定豌豆栽培品种(P.sativum)和野生种(P.fulvum)[J];安徽农业科学;1998年03期
16 牛立新,张延龙;中国野生葡萄花粉形态学研究[J];园艺学报;2000年05期
17 朱旭东;田松青;蔡曾煜;;水生常绿杂种鸢尾新品种[J];中国花卉园艺;2007年12期
18 王永平;史红林;陈劲枫;;甜瓜属野生种耐铝盐胁迫的初步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0年Z2期
19 孙盛湘,普崇连;杏属的一个新变种——李光杏[J];园艺学报;1982年01期
20 贺普超;晁无疾;;我国葡萄野生种的抗病性研究[J];中国果树;198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盛华;张加延;方成泉;;杏属野生种和栽培品种染色体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成立70周年纪念优秀论文选编[C];1999年
2 曹清河;陈劲枫;;利用AFLP技术研究酸黄瓜(Cucumis hystrix)渐渗系的系统演化及分类地位[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赵梁军;刘文利;李德颖;孙阿崎;赵秀琴;;仙客来研究进展[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论文集[C];1995年
4 张海岚;林顺权;杨向晖;刘成明;胡又厘;叶自行;胡桂兵;何业华;王泽槐;何小龙;;初论枇杷属中国野生种的研究、保护和利用[A];全国首届野生果树资源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林盛华;林培钧;方成泉;;新疆果树资源染色体数目观察[A];全国首届野生果树资源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牛立新;贺普超;;中国葡萄属野生种物候学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7 姜福星;施季森;;百合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研究[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贺普超;晁无疾;;我国葡萄属野生种花粉电子显微镜扫描研究[A];葡萄研究论文选集[C];2003年
9 罗素兰;贺普超;;葡萄种间杂交一代果穗果粒性状的遗传[A];葡萄研究论文选集[C];2003年
10 吴祝华;施季森;席梦利;刘光欣;徐静;;百合属野生种及品种亲缘关系ISSR分析[A];2010中国球根花卉年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宣;芍药属牡丹组(Paeonia sect. Moutan)种间关系及栽培牡丹的起源[D];西南大学;2007年
2 苑兆和;杏属植物(Armeniaca Mill.)种质资源分子系统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3 黎海利;萱草属部分种和栽培品种资源调查及亲缘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张今今;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白粉病基因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5 杨红花;李、杏属间远缘杂交及种质创新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6 马鸿翔;黄毛草莓、东北草莓与凤梨草莓种间杂种的获得及其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7 冯立国;玫瑰野生种质资源评价及其与栽培种质亲缘关系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8 万怡震;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病性及抗病基因RAPD标记作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9 易龙;柑橘衰退病毒的进化与起源初步分析[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周杰;关于中国菊花起源问题的若干实验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玲;广东和平猕猴桃遗传多样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2 艾侠;‘黄金轮’等部分芍药品种生物学特性观察及亲缘关系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3 姜福星;百合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4 高源;苹果属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5 关坤;牡丹亚组间远缘杂交后代的早期鉴定[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杨亚州;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旱性鉴定与抗旱基因的RAPD标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7 马丹慧;杏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及分类地位的ISSR和SSR分子标记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8 胡尚春;案头菊品种筛选及栽培试验[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付华清;悬钩子属6个野生种(变种)及10个栽培品种的细胞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10 曹玉芬;梨栽培品种SSR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柏斌;芍药新品种通过初审[N];云南科技报;2008年
2 张华;我省苹果主要栽培品种[N];山西科技报;2004年
3 张华;我省苹果主要栽培品种[N];山西科技报;2004年
4 卫建礼 李敏;我省苹果主要栽培品种连载(三)[N];山西科技报;2004年
5 张华;我省苹果主要栽培品种[N];山西科技报;2004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印芳;揭花色形成之谜 育牡丹新奇品种[N];中国花卉报;2006年
7 杲罡;金秋时节话桂花栽培[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8 支勇平;我国葡萄属植物野生种抗白粉病基因克隆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N];大众科技报;2007年
9 支勇平 记者  张哲浩;我国葡萄属植物野生种抗白粉病基因克隆研究国际领先[N];科技日报;2007年
10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研究员 侯伯鑫;我省建成首个本土牡丹园[N];湖南科技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