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异黄酮对电离辐射小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摘要】:大豆异黄酮(SI)具有防癌、抗衰老、抗氧化和防治骨质疏松以及调节细胞的基因表达、抑制细胞凋亡等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是它们的抗氧化功能,体内外实验均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脂质自由基,提高机体肝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机体心、肝动脉脂质过氧化物水平等作用。由于电离辐射对机体损伤的作用方式之一,是引起自由基产生增加,自由基的异常增加可引起生物大分子的损伤。因此我们推测具有抗自由基、抗氧化功能的大豆异黄酮可能具有良好的抗电离辐射损伤的作用,并且在我们的研究中也证实了这一点。本文主要从电离辐射对机体抗氧化功能的作用,以及大豆异黄酮对改善辐射后抗氧化能力等方面探讨大豆异黄酮防治辐射损伤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大豆异黄酮防治辐射的功能食品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用雄性昆明种小鼠30只,领养后适应喂养3天,换15%酪蛋白合成饲料(饲料配方参照AIN-76略有改进)适应5大,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正常组和对照组继续喂15%酪蛋白饲料,实验组在15%酪蛋白饲料的基础上添加0.5%的大豆异黄酮,喂养两周后,对照组和实验组4.0Gyγ射线照射,于照射后一周眼眶取血,两周摘除眼球取血,并杀死小鼠取脾脏、胸腺、肝脏,观察血和这些器官中反映抗氧化功能的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小鼠受辐射后1周血清中MDA水平明显升高,GSH-px和SOD活性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周时仍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补充大豆异黄酮可抑制血清中MDA含量、GSH-px和SOD活性的变化幅度。辐射可使肝脏中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使GSH-Px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补充大豆异黄酮可抑制辐射后肝脏中MDA升高,降低GSH-Px和SOD活性的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接近正常组水平。辐射2周后,小鼠胸腺中MDA含量明显升高,SOD和GSH-Px活性则明显降低(P0.05);补充大豆异黄酮可降低MDA的升高幅度,抑制SOD和GSH-Px活性的下降幅度,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接近正常组水平。辐射后脾脏中MDA含量升高,而GSH-Px和SOD活性则有所降低;补充大豆异黄酮可降低脾脏中MDA的含量,提高GSH-Px和SOD活性,但这些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人体内的许多生理过程皆涉及到自由基,自由基反应是正常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体内存在着自由基的生成和清除系统,正常情况下,这两个过程处于平衡状态。电离辐射可引起自由基的大量生成,引起机体的抗氧化体系失去平衡,进而造成机体损伤。大豆异黄酮的抗电离辐射作用可能与其可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具有清除、淬灭自由基及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