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东滩潮沟体系形成演变及其对沉积物分布的控制
【摘要】:崇明东滩潮沟系在盐沼带内特别发育,其形成与潮滩围垦工程和盐沼带的宽度密切相关.泥滩上潮沟的发育和演化与盐沼带潮盆大小、潮时(大、小潮)和降雨量等相关.潮沟体系规模小,涨潮流不受其控制.退潮时潮沟成为主要泄水通道,未沉降的细悬浮颗粒和浮泥层在重力作用下向潮沟汇集,使潮沟内沉积物比较滩面的细.崇明东滩潮沟体系形成、演化及沉积物分布完全不同于目前研究非常详细的欧美河口湾/港湾型潮道-潮沟体系,后者潮道以涨潮流占优势,沉积物明显比滩面的粗.崇明东滩潮沟体系是发育在快速淤长的三角洲类型海岸,通过与其他类型的对比研究,可以更全面地认识潮道-潮沟体系对泥滩和盐沼发育、演变化所起的作用.
|
|
|
|
1 |
王安东;潘少明;张永战;刘志勇;;长江口水下三角洲现代沉积速率[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0年03期 |
2 |
王国庆;石学法;刘焱光;王昆山;;粒径趋势分析对长江南支口外沉积物输运的指示意义[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7年06期 |
3 |
陈松,许爱玉,骆炳坤,廖文卓;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特征[J];台湾海峡;1993年03期 |
4 |
陈振楼,王东启,许世远,张兴正,刘杰;长江口潮滩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交换通量[J];地理学报;2005年02期 |
5 |
吕晓霞,翟世奎,于增慧;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海洋环境科学;2005年03期 |
6 |
谢东风;范代读;高抒;;崇明岛东滩潮沟体系及其沉积动力学[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6年02期 |
7 |
吕晓霞,翟世奎,于增慧,张怀静;长江口内外表层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研究[J];海洋通报;2005年02期 |
8 |
李云;李道季;唐静亮;王益鸣;刘志刚;丁平兴;何松琴;;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与变化[J];环境科学;2007年04期 |
9 |
葛建忠;胡克林;丁平兴;;风暴潮集成预报可视化系统设计和应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10 |
陈进兴,吴世炎,施纯坦;长江口及邻近陆架沉积物中~(226)Ra的分布[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4年04期 |
11 |
曹文达,纪明侯,裘香荃,韩丽君;海洋腐植质的研究——Ⅲ.长江口及东海海水和沉积物中腐植质的分布[J];海洋与湖沼;1987年05期 |
12 |
姚野梅;长江口石油类污染状况调查[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
13 |
赵保仁,李徽翡,杨玉玲;长江口海区上升流现象的数值模拟[J];海洋科学集刊;2003年00期 |
14 |
端义宏,朱建荣,秦曾灏,龚茂珣;一个高分辨率的长江口台风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式及其应用[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5年03期 |
15 |
刘启贞;李九发;程栋;陆维昌;李道季;陈邦林;;长江口海水和沉积物腐殖质的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06年02期 |
16 |
刘建国;李安春;徐兆凯;;全新世以来渤海湾沉积物的粒度特征[J];海洋科学;2006年03期 |
17 |
刘红;何青;王元叶;孟翊;;长江口表层沉积物粒度时空分布特征[J];沉积学报;2007年03期 |
18 |
周淑青;沈志良;李峥;姚云;;长江口最大浑浊带及邻近水域营养盐的分布特征[J];海洋科学;2007年06期 |
19 |
张瑞;潘少明;汪亚平;高建华;;长江河口水下三角洲~(137)Cs地球化学分布特征[J];第四纪研究;2008年04期 |
20 |
;《中国海洋湖沼学报》(英文版,SCI-E收录) 2010年第3期论文导读[J];海洋科学;201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