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水文气象对广东沿海赤潮影响研究
【摘要】:根据广东沿海发生赤潮的实测资料,重点分析了1997年10月至1998年5月广东沿海赤潮发生与海洋水文气象关系。结果表明:棕襄藻(Phaecystis cf.globosa Scherffel)和三宅裸甲藻(Gynmodinium mikimoloi)最大增殖速率发生在:海水温度(以下均是日平均值)21.9-26.9℃、盐度26.68-32.01‰、气温22.9-27.1℃、风速0.2~4.3m/s、气压1002.2~1011.9hPa、相对湿度83-94%的范围。认为1997年至1998年赤道太平洋上层海洋水温异常变化,导致1998 年中国东南沿海水温和气温偏高,风速偏弱,盐度偏低,相对湿度偏高,气压偏低,降水量多少对1998年广东沿岸海域赤潮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发现春夏季当海平气压和盐度出现下降趋势,气温、水温和相对湿度呈上升趋势,风速呈减弱趋势时容易发生赤潮,赤潮发生海域主要位于500hPa图上的副高北沿,赤潮发生海域均位于槽前。在850hPa图上,华南地区则出现较强的切变线环流。地面天气图上,在赤潮发生时,在南岭附近有锋面系统存在、海面风速较弱、风向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