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季节分布
【摘要】:正长江口海域是我国赤潮高发区,近年来几乎每年都发生特大规模甲藻赤潮,而有关该海域甲藻孢囊即赤潮发生的“种源”的研究十分有限,为了更深入了解孢囊在长江口赤潮形成过程和消亡过程中的作用,丰富孢囊特别是有毒甲藻孢囊的分布信息,本文研究了甲藻孢囊在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季节分布。
|
|
|
|
1 |
张海龙;邢磊;赵美训;孙耀;唐启升;;东海和黄海表层沉积物生物标志物的分布特征及古生态重建潜力[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2 |
白有成;陈建芳;李宏亮;邢磊;金海燕;赵美训;;楚科奇海附近表层沉积物中类脂生物标志物的分布特征和意义[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0年02期 |
3 |
林金美;东海浮游甲藻类的分布[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4年02期 |
4 |
侯读杰,王铁冠,张一伟,张林晔,张传林;中国东部第三系陆相沉积中的甲藻甾烷:海侵指相的标志物?[J];地质论评;1997年05期 |
5 |
林金美;厦门附近海域浮游甲藻类的分布[J];生态学报;1990年02期 |
6 |
李培泉,苗绿田,刘志和;青岛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五种重要放射性同位素的测定[J];海洋科学;1986年06期 |
7 |
黄剑霞;厦门港湾氧化-还原沉积环境的划分[J];台湾海峡;1987年01期 |
8 |
刘怀,苏喜玲,陈炽,郭敏,梁谦林;南海珠江口及邻近海区放射性现状的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8年05期 |
9 |
余顺;东京湾及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污染物行为的研究——Ⅰ.重金属的分布及其行为[J];海洋环境科学;1988年03期 |
10 |
程波;;套子湾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1993年04期 |
11 |
Johan Axelman;Dag Broman;Carina Nf;晏维金;;波罗的海外海PCBs的垂直流动及其在颗粒物和水界面间的动力学[J];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0年Z1期 |
12 |
黄雪华;陈芳;刘坚;;南沙海域西南海区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J];南海地质研究;2002年00期 |
13 |
刘娜,孟宪伟;冲绳海槽中段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组成及其物源指示意义[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4年04期 |
14 |
林建杰;;福建罗源湾海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与分布[J];台湾海峡;2008年03期 |
15 |
潘俊;李瑞香;李艳;孙萍;;秋季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分布[J];海洋科学进展;2010年01期 |
16 |
;《海洋科学进展》第28卷(2010年)总目次[J];海洋科学进展;2010年04期 |
17 |
胡益峰;蒋红;徐灵燕;李卫丁;;嵊泗赤潮监控区表层沉积物和紫贻贝(Mytilus edulis)重金属含量分析[J];福建水产;2011年02期 |
18 |
王开发;张玉兰;蒋辉;王永吉;徐家声;;黄海表层沉积物的孢粉、藻类组合[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0年02期 |
19 |
李全生,马锡年,沈万仁,张秀莲,何丽娟;渤海湾表层沉积物中几种化学成分的研究[J];海洋科学;1984年05期 |
20 |
徐步台;乔广生;;南极半岛西部海域沉积物的锶同位素组成特征[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89年03期 |
|